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对话中国高定标杆人物郭培:为什么1000万也不卖这件衣服?|贵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贵圈》栏目 闫妍

  从蕾哈娜在Met Gala上的“黄袍加身”引爆全球热议,到连续多年操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重要主持人与主要演员礼服的设计,郭培作为中国高定领域的标杆人物,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着品牌与高定的本质。

  当代表作“大金”被客户出价到1000万时,很多人好奇她为何不卖?郭培向《贵圈》栏目直言,“大金”不能卖。“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我无法复制,这件衣服花了5万个小时制作,凝聚了100多位工人的心血和情感,远不止金钱能衡量。”

  作为亚洲首位且中国唯一一位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公会受邀会员,郭培拒绝浮躁资本扩张,执着于文化沉淀与作品内核。“我不拒绝资本,但现在也不是时机。中国人讲水到渠成,品牌和人一样,年轻的时候拿到太多财富,往往不会珍惜,反而会消耗掉,我自己目前还没有驾驭巨额资本的需求和能力,也不想被资本绑架,失去创作的自由。”

  在本次对话中,郭培向《贵圈》栏目独家表达了自己放弃在法国继续办秀的原因和背后思考,并透露明年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推出特展,展览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预计持续8个月。“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人真正了解高定的价值。这不仅是品牌的总结,也是我对文化传承的一份责任。”

  一、奢侈品绝不是简单的“贵”

  《贵圈》:很多人说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奢侈品牌,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郭培:一个国家有没有奢侈品,体现的是这个国家全方位的风貌,包括经济、文化、世界影响力等综合实力。奢侈品绝不是简单的“贵”,背后是文化、精神、思想的长期沉淀,没有这份沉积,再华丽的包装、再高的定价,消费者的认可也只会是短暂的。

  品牌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判定维度,一个方面是用时间来衡量,比如现在很多奢侈品牌传承都是百年起;一个方面是用空间来衡量,比如说追求我开了千店、万店,销售额达到百亿、千亿,但品牌一旦追求这一点,那么欲望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的世界由空间和时间组成,时间是串起空间的线。对品牌来说,空间可能是当下的门店数量、销售额,是看得见的规模;而时间是品牌的历史、沉淀,是串起这些 “空间珍珠”的链子。现在很多品牌只追求空间上的扩张,却忽略了时间的价值。

  《贵圈》:你的意思是,品牌不能只追求空间上的扩张,宁可慢一点?

  郭培:现在很多品牌急于求成,先做外在包装、营销,再回头找文化内核,这虽然也是一种路径,但终究要回归产品的本质。中国现在有很多名牌,但真正的品牌还在成长中,而这需要时间和至少三代人的传承,走过100年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品牌。

  就像很多奢侈品牌起家的时候,创始人那一代可能只守着一家店,却用满满的工艺和爱意打动了几代人,这种时间沉淀的价值,远比盲目扩张更长久。品牌和人一样,欲望会拖垮它,过度追求规模和数字,只会让品牌根基不稳,最终难以长久。

  《贵圈》:早年你也曾开过多家门店,后来为什么选择全部关闭?

  郭培:2000 年初,我们在全国开了近十家店,但两年后我就决定全部关掉。核心问题是人,比如店长就是品牌的外化形象,而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快速扩张导致人才培养跟不上,形成了巨大的空档期。这不仅分散了我的精力,还让品牌发展感觉到了“卸力”。

  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扩张不是品牌发展的必选项,很多人都是被欲望拖垮的。品牌和树一样,需要慢慢呵护,不能急于求成。与其追求短期的开花结果,不如扎实扎根,做“种树” 的一代,为后代留下可以传承的根基。

  中国高定现在不缺工艺,缺的是沉淀和耐心。西方奢侈品牌已经走过百年,而我们还在“种树”的阶段。但只要我们坚持做扎实的作品,不急于求成,中国高定的文化价值和工艺优势,迟早会被世界认可。

  (郭培,《鎏金》系列,2025年)

  二、“明星穿高定带来的大多是虚名”

  《贵圈》:作为亚洲首位且中国唯一一位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公会受邀会员,你放弃了继续在法国办秀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国内发展,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郭培:我在巴黎已经连续做了十场高定秀,已经符合终身会员的条件,但我主动放弃了。因为我清楚,我没有对应的商业体系,因为我只有高定品牌,没有成衣业务等,所以接不住巴黎大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而且做一场巴黎大秀,包括制作和投入,每年最少要2000万,这些成本如果转嫁到我们的客户身上,那么就要去做涨价,这对老客户而言并不公平;如果不转嫁,我们品牌难以一直承受。而且,我不想为了维持影响力而消耗自己,不如把能量收回来,投入到研发和作品上。在巅峰时主动停下,是对品牌的保护,也给国际市场留下了完美的句号。

  《贵圈》:现在很多品牌依靠明星效应放大品牌价值,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郭培:明星穿高定带来的大多是“虚名”,像广告一样漂浮不定,是难以长久的,这个不能变成一个设计师的追求。真正的品牌价值,还是要靠作品本身,靠时间积累,我(与明星)的合作从来都是别人主动找来的。

  很多年轻设计师刚毕业就把精力放在搞关系上,把你的作品强加于别人,这种强加其实也不是一加一大于三的结果,花了很多的生命去搞关系,反而荒废了创作,最后只会因为关系承诺落空而委屈抱怨,其实得不偿失。艺术家最宝贵的是时间,应该用在创作上,而不是无用的社交。我也会拒绝一些合作,作品不能为了“虚名”而妥协。

  《贵圈》: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她们是先通过张韶涵等明星“出圈的造型”,才认识你和你的作品。你与明星的合作遵循什么原则?

  郭培:张韶涵她真的衣服都是自己定的,她是我们的客户,很多人以为她是借高定开演唱会,其实不是的,她是我们真正的客户。所以这也是张韶涵伟大和可爱之处,她为自己的艺术是奉献的。

  其实有很多明星会来找我们借衣服,如果是很多年的朋友,她有没有名气我都不在乎,我就愿意让她拿走去穿。但有的人结婚也要来借衣服,你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为什么要借我们几百万做得衣服?其实她们穿过之后,我们也没有办法再给高定客人了,这种其实我觉得我就不需要你的名声,我相信品牌的名声是靠努力、积累、表现得来的,而不是靠这种(方式)。

  《贵圈》:你的作品“大金”有人出价1000万都不卖,为什么?这件作品对你和团队来说,意义是什么?

  郭培:“大金”不能卖,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我无法复制,也没有勇气复制。这件衣服花了5万个小时制作,凝聚了100多位工人的心血和情感,我把她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记录了下来。

  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单纯的高定,更像是团队共同的“纪念碑”,工人的每一针一线,都把他们的专注和情感凝聚在作品里,这件作品承载着他们的生命能量。如果当时卖了它,就不会有后来它在国际展览上展出带来的影响力,也不会让世界看到中国时尚的实力。有些作品的价值,远不止金钱能衡量。

  (“大金”,《轮回》系列,2006年)

  三、“我不拒绝资本,但现在也不是时机”

  《贵圈》:初到国外做高定时,你有没有担心过西方观众看不懂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你的作品如何做到跨越文化的共鸣?

  郭培:我的作品其实是“全世界的”,它打破了东西方的边界。比如我的立体刺绣,借鉴了西方刺绣的浮雕感,学习他们用羊皮做底,打造出立体的质感,这和中国传统刺绣的手法有很大不同。

  我认为文化本就不该有东西方的对立,人类对美的感知是共通的。我的作品里有东方的根,就像我的母语一样改不了,但也吸收了西方的工艺和理念,是用爱接纳包容后的表达。所以西方观众能感受到作品的力量和美感,这无关文化差异,只关乎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审美。

  《贵圈》:2027年是品牌成立30周年,你计划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做个展,这个展览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郭培:明年我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做展,这个展览是给我们品牌30年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进入下一个30年的起点。展览将近3000平,持续 8 个月,会全面展示我的作品和品牌理念。

  之选择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因为它是中国唯一的丝绸服装博物馆,承载着东方的文化底蕴。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人真正了解高定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将为博物馆建立一个艺术基金,帮助它未来自主推动更多优质展览。这不仅是品牌的总结,也是我对文化传承的一份责任。

  《贵圈》:你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是什么?是否会考虑引入战略投资或上市?

  郭培:我不拒绝资本,但现在还不是时机。中国人讲水到渠成,品牌和人一样,年轻的时候拿到太多财富,往往不会珍惜,反而会消耗掉。我早年和资本有接触过,他们低估了品牌的价值,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只会让品牌受伤。现在我还没有驾驭巨额资本的需求和能力,也不想被资本绑架,失去创作的自由。等品牌30年的沉淀完成,价值被充分认可,我有了对应的能力和规划,资本自然会来。到那时,资本进来一定是我的助力,不能成为我目的。

  (郭培,《鎏金》系列,2025年)

  《贵圈》:对年轻的设计师和想要做中国奢侈品的创业者,您有什么建议?

  郭培:首先要明确,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种树”的准备,要接受三代人传承的漫长过程。年轻时要沉下心学习,打磨技术和作品,不要急于求成搞扩张、搞关系。其次,要分清“名”和“利”,不要被短期的虚名和利益绑架,真正的品牌价值来自作品的内核和时间的沉淀。最后,要学会控制欲望,回归本质,做品牌和做人一样,扎实的根基、真诚的情感,远比华丽的包装和数字的堆砌更重要。只要坚持初心,慢慢沉淀,中国一定会有能走向世界的奢侈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对话中国高定标杆人物郭培:为什么1000万也不卖这件衣服?|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