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留人”标语引争议 医疗宣传当顾及公众感受

  □苑广阔

  “把病看好是本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近日,安徽阜阳太和县肖口镇卫生院墙上的这句标语,经网友以视频方式传播后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随后,肖口镇卫生院一位工作人员证实该卫生院墙上确实有这样一句标语,是最近刚贴上去的,本意是说能在卫生院看好的病尽量在卫生院解决,让患者少跑路。(纵览新闻)

  “把病看好是本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院方解释其本意是让患者少跑路,因为来卫生院看病的多是老人,如果再去县里、市里看病确实不方便。但网友普遍解读出“截留患者、过度医疗”的潜台词,这样的认知反差值得医疗行业深思。

  医院标语绝非简单的文字装饰,而是医疗理念的直观表达,更直接关联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知。对患者而言,就医过程本就伴随着焦虑与不安,对医疗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尤为敏感。“把病人留住”之所以引发争议,核心在于它触碰了公众对过度医疗的担忧,尤其是在部分医疗机构有逐利倾向的背景下,“留住病人”很容易被解读为“留住消费”,与患者期待的“高效治愈、减轻负担”形成心理对立。即便院方初衷是为了方便患者,但这种模糊化的表达也因缺乏对患者心理的共情考量,最终适得其反。

  人文关怀是让医疗服务有温度的重要支撑,而这种关怀恰恰体现在细节的周全上。标语作为医院与患者沟通的隐性桥梁,理应传递温暖、安心的信号,而非制造误解。诸如“以患者为中心,视生命如珍宝”“精准施治,贴心服务”等表述,既明确了医疗宗旨,又能契合患者对安全、高效就医的诉求。相比之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的表述不仅逻辑模糊,更缺乏对患者感受的体恤,生病本是痛苦的经历,将“留住病人”称为“艺术”,显然忽视了患者渴望尽快康复的迫切心情。

  院方的解释虽有其合理性,但也暴露了沟通表达上的短板。作为面向公众的医疗单位,任何公开表述都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认知差异,预判可能出现的解读偏差。一句标语的拟定,不仅要体现自身服务理念,更要站在患者角度换位思考,避免使用易生歧义的措辞。此次争议提醒医疗机构:公共表达不能“自说自话”,必须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初衷与效果的统一,否则即便服务初衷良好,也可能因表达不当引发信任危机。

  医疗行业的信任构建,既需要过硬的诊疗技术作为支撑,也离不开细节处的人文温度。希望此次事件能给更多医疗机构敲响警钟:在制定标语、发布公告等公共表达中,多一份对公众感受的考量,多一层对歧义风险的预判,用清晰、温暖、无争议的表达传递医疗温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筑牢医患信任的基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留人”标语引争议 医疗宣传当顾及公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