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日前,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电气(PLC)工程师就业技能培训学员已完成“实训—结业考核—就业推荐”全流程培训,多名学员顺利入职企业,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平稳过渡。目前,学院已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了岗位对接机制,岗位推荐率超过90%,就业或创业转化率达85%以上。
面对“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学院以“数字人才培育”和“产业赋能”为双核心,系统构建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入学—学习—结业—发展”全链条服务闭环,覆盖从通识知识传授到高阶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在培训模式上,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将企业真实场景融入教学环节。学员通过走进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与研发实验室,参与“车间实景参观+技术沙龙研讨+HR面对面交流”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深入理解PLC工程师的岗位技能与发展路径,有效打通从理论认知到实战应用的关键环节。
据介绍,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已覆盖三个方向、八大类课程,形成了“政府引导+产业协同+高校赋能”的多层次培训格局。课程设置兼顾普及性与专业性:政府补贴类课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等,助力零基础学员快速掌握就业技能;实战型课程如电气(PLC)工程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商业摄影等,则以“真设备、真场景、真项目”为依托,强化岗位适应能力。
此外,作为江苏省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试点高校,学院开设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培训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在缓解学员工学矛盾的同时,推动职业培训与职称认定的有效衔接,为技术人才成长拓宽通道。
据悉,学院将于今年寒假推出“数字化管理师”专项培训,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前接触行业流程与业务标准,实现“在学即赋能、结业即上岗”。此外,学院还将新增“数据标注”和“机械设计”就业技能培训班,进一步强化技能实操与岗位衔接,推动更多学员实现高质量就业,持续优化“随时可学、就近能学、终身向学”的继续教育生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查盈章、王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