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11月25日8点半,宣汉县南坝镇社会治理办的工作人员陆续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出门走访,各办公室都逐渐安静下来。不久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群众遇到各种矛盾都来这里调解,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效果却不好。“有些矛盾纠纷,我们的权限根本解决不了。”南坝镇社会治理办负责人万平坦言。
如今的安静,源于一份流程清晰的“权责清单”。按照清单要求,有群众矛盾纠纷上报,民警第一时间到场取证,司法所同步准备调解材料,双方被请进独立调解室,结果当场敲定。
这一转变,源于达州正在全面推行的一项基层改革: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管理。一张张清单,把基层干部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的困境中拉了出来。
一份清单
划清权责边界
说起过去的基层管理工作,不少乡镇干部都有一个感受——“就像小马拉大车”。一位乡镇干部以校园周边管理举例:学校归教育局,交通归交警,食品归市场监管……“很多事都需要多方协调,流程长,难度大。”
数据也印证了基层的“不容易”。达州市委编办统计发现,乡镇(街道)平均要处理1420项工作,其中超过55%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或超出基层能力范围。
怎么破题?达州首先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梳理了过去五年乡镇实际承担的事项,经过多轮讨论,形成了三张清单。其中,基本履职事项清单103项,主要涉及党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业;配合履职事项90项,主要涉及政策宣传、初步核查等辅助工作;上级收回事项清单138项,主要是需要专业技术或执法资质的事项,统统交还县级部门。
“这些清单不仅明确了乡镇该干什么,也划清了县和乡、部门和基层的权责边界,杜绝了拿‘属地管理’当借口把责任往下推的情况。”达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杨明军说。
照单办事
让基层减负后干劲足
有了清单的指引,基层干部得以从五花八门的辅助事务中抽身,把精力集中到政策落实、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上。
宣汉县蒲江街道综合执法办负责人说,过去总要花不少时间处理需要专业执法资质的事,现在这类工作交还职能部门,“我们可以把更多时间用来做基层治理和群众服务。”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职。”通川区金石镇党委书记周锐华说,清单实施后,镇里优化成立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基层治理三个专项组,“现在大家职责明、干劲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轻装上阵,基层干部也有了更充分的精力抓实发展。最近,金石镇成功引进了肉鸽养殖、泉水鱼庄两个乡村振兴项目,还围绕万亩梯田办起摸鱼、搭谷子等农趣活动,吸引游客来打卡,带动月岩村等4个村1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近万元。
“一乡一单”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值得一提的是,达州的清单不是“全市统一模板”,而是推行“一乡一单”,根据每个乡镇的定位和特色量身定制。农业乡镇侧重产业发展,文旅乡镇强化古镇保护,工业乡镇增强涉企服务……
与重庆市梁平区交界的开江县任市镇,就在清单里加入了场镇管理、边界共治、川渝通办等13项特色内容。“我们是川渝合作的前沿,这些事项既守底线,又接地气。”任市镇党委书记陈聪说。
为确保清单落地,达州还把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要求乡镇按清单明确岗位职责、编制办事指南,县级部门也要按清单匹配资源、压实责任,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清单能管用”。
一份“权责清单”,破题“小马拉大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一份“权责清单”,破题“小马拉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