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晶
“‘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在他身上完美体现。”“家乡的骄傲,点赞!”“好人一生平安,海北小伙攒劲!”
……
近日,第五届青海省道德模范公布,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公安局的“90后”辅警尕布藏尼玛光荣上榜。随着他的感人事迹传播开来,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字里行间满是敬佩与感动。
2024年2月8日,除夕前一天,尕布藏尼玛驾驶着一辆商务车,载着父母妻儿与表哥,沿着109国道向拉萨的方向驶去,没人能预料到,这场满载温情的旅途,会变成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死救援。
13时左右,车辆行驶到可可西里境内一处未完工的桥洞附近时突然打滑,就在尕布藏尼玛稳住方向盘的瞬间,瞥见下方三四米深的坡底,一辆棕色轿车四轮朝天。“那边发生车祸了!”他来不及和家人多解释,赶紧停车丢下一句“我去看看”就冲进刺骨的寒风中。由于路面结冰湿滑,他手脚并用才爬到事故车旁。“当时车里很昏暗,还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尕布藏尼玛回忆说,当时车身严重扭曲变形,右侧车门因撞击已被压扁,为救人,他只好用石头砸破左侧玻璃。
“哐当、哐当……”尕布藏尼玛捡起一块石头奋力砸向车窗。玻璃碎片四溅,划破了他的手掌,但他顾不上疼痛继续猛砸,借着微弱的光线,他发现司机满脸是血、伤势严重,后座还有两人情况不明。“师傅!师傅!你能听到我说话吗?”他趴在车窗上呼喊,车内传来一声微弱的回应,像黑暗中一丝微弱的火苗。
此时,父亲和表哥也匆匆赶来,老人喘着粗气坚定地说:“快,一起救人!”路边3名卡车司机见状,也毫不犹豫地停车跳下驾驶室,快步跑了过来。寒风像无数根钢针,扎得耳朵和手脚生疼,众人的呼吸在低温中凝成白雾,睫毛上也很快结了一层冰晶。他们从车窗里将3人依次拖拽出来,后座的两人已失去意识,其中一人头骨碎裂,伤口不断渗出血液,景象触目惊心。尕布藏尼玛强忍内心的震撼,脱下自己的大衣裹在伤者身上。结冰的路面湿滑难行,稍有不慎就会跌倒,他们将藏袍铺在坡上增加摩擦,又用腰带把伤者固定好,大家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挪把伤者抬到公路上。
“必须赶紧送医院!”此时又过去30分钟,望着伤者苍白的脸,尕布藏尼玛心中焦急万分。海拔4700米,将近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每耽搁一分钟,生命就多一分危险。“手机没信号,最近的医院得去格尔木。”最终,他做了一个大胆又艰难的决定——自己开车将伤者送去医院。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该这么做,你快去吧,我们等你,会想办法拦车取暖的。”妻子默默从车上抱下还不到两岁的孩子,眼眶通红却没有多言。众人将伤者抬进车内,尕布藏尼玛深吸一口气坐进驾驶位,掉头向着格尔木方向疾驰而去,车灯在夜色中拉出一道守护生命的光轨。
500多公里的路程中,他已不知行驶了多久,手机突然传来“叮”的一声——终于有信号了!尕布藏尼玛立刻拨通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电话。“医生,这里有3名车祸伤者,情况危急……”他紧握着方向盘,目光紧盯着前方的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一定要把他们送到医院!
终于前方亮起了点点灯光,他与赶来的救护车会合,当看到伤者被抬上担架的那一刻,尕布藏尼玛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连续驾驶5小时,他浑身脱力地靠在车身上,自己的衣服上、手上全是血迹和泥土,手脚也早已冻得失去知觉。
4天后,他收到了一个陌生微信好友申请,对方留言:“我是前几天你救的人。”通过聊天他才知晓,对方正是那位被救司机,经过医院的全力救治,3人都保住性命。司机转账1000元,想补偿他车辆清洗的费用,尕布藏尼玛毫不犹豫地退回转账:“师傅,你先用吧,医院里更需要钱,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此后,对方多次在微信上询问他的姓名、住址,想要当面致谢,他都婉言拒绝,谎称自己是青海的放牧群众。时间一晃,到了10月,尕布藏尼玛正在单位上班,门卫突然打来电话:“有几位群众找你。”他满心疑惑地跑下楼,只见五、六名群众站在门口,其中一位正是当初被救的司机。看到尕布藏尼玛的那一刻,司机眼圈一红,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夺眶而出:“恩人,终于找到你了!”原来,为了寻找“无名英雄”,他们四处打听辗转多日才找到这里,尽管锦旗上的名字写错了,却依然承载着沉甸甸的感激之情。
面对群众的热泪和单位的表扬,尕布藏尼玛淡然地说:“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当时我想,如果被困的是我的家人,我也一定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
寒风凛冽的可可西里,因一场紧急救援暖意涌动。尕布藏尼玛以无畏行动在冰原之上点亮希望之光,不仅成功挽救三条生命,更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高原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感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