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在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有这样一条胡同,它长度不长,只有510米,却藏着老年人的“幸福密码”。这里集中了新街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父母食堂、北草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银龄老年公寓、护国寺小吃等12家养老服务单位,通过整合商户、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文化阅读、体育健身、便民服务和就餐医疗等服务。这条胡同如今有了更温暖的新名字——“吾老·新街”,正用丰富的服务让周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愈发有滋有味。
新街口街道父母食堂
舌尖上的“幸福滋味”
“王叔叔,今天想吃点什么?”“孙姨,您先坐,今天正好有您爱吃的菜。”每天一到饭点,位于北草厂胡同的新街口街道父母食堂就传来阵阵饭菜香气,住在附近的老人们或呼朋引伴,或独自漫步而来,在这里开启一段暖胃又暖心的用餐时光。
430平方米的食堂干净整洁,取餐台上精致小碗菜整齐陈列,软烂入味的土豆炖牛肉、清爽下饭的西红柿炒鸡蛋……每一道都兼顾老年人的牙口与健康需求,主食、粥品也一应俱全。食堂负责人介绍,菜单每10天轮换一次,始终遵循“少油少盐、软烂易嚼”的原则,既要让老人吃得香,更要吃得健康。持老年卡消费还能享受八折优惠,高性价比让不少老年人成了“常客”。
家住新街口西里的杨叔叔告诉记者:“中午就我一个人在家,做饭太麻烦,父母食堂离家近,溜达几分钟就到,每天中午都能吃上热乎的家常菜。”
北草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智慧温情交织的养老新图景
走进北草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一站式、多元化、智慧化”的服务矩阵,正为老年人编织起一个充满温度的“养老生活圈”。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咨询接待台,这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引导、咨询、服务申请受理等“一站式”服务,还配备歇脚处、医药箱、走失联络等设施,更有政策咨询、血压测量、健康评估等专业服务,24小时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紧急协助。
一层的社区餐厅与父母食堂联动,让老年人的用餐选择更灵活。寒暑假期间,“助餐志愿服务小分队”还会义务为空巢老人送餐,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身边。旁边的老年学堂更是热闹,手工、绘画、书法、健康讲座……动静结合的活动全年能办60多场,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满满当当。
科技如何赋能居家养老?在智慧养老区就有答案。工作人员介绍,新街口街道目前有99位老年人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每位老人家中都配备了智能电子血压计、电子呼叫器、睡眠呼吸心跳监测床垫、智慧腕表等智慧养老产品。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会实时上传,照护管理师可以通过智慧大屏,24小时掌握老年人情况,一旦有异常立刻响应。
养老服务便民市集
解锁为老服务新体验
作为“吾老·新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举办的养老服务便民市集,把优质资源和贴心服务“打包”送到老年人“家门口”,让老年人足不出街就能享受到全方位服务。
市集活动当天,数十个服务展位有序排列,水果色泽诱人、蔬菜新鲜水灵、鲜花芬芳扑鼻……现场热闹非凡。市集不仅联动了“北京优农”进社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双健康进社区”等项目,还邀请西城区生活服务企业联合会及区域内的为老服务商,带来京郊果蔬、地方特产、异地康养、辅具租赁、养老咨询、医养结合等100多种产品和服务,覆盖“医、食、住、行”方方面面,精准匹配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健康服务更是市集的“热门项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专业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驻场坐诊,免费为老年人测血压、测血糖、做中医脉诊,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给出饮食、用药的个性化建议。家住附近的李奶奶说:“每次市集我都盼着来,不仅能买东西、测血压,还能和邻里街坊聊聊天,热热闹闹的,心里高兴。”
据悉,“吾老·新街”养老服务市集系列活动已举办10期,50余家服务商参与,惠及区域居民6000余人次。未来,新街口街道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增加举办频次,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打破传统养老局限,助力区域老年人从“基础养老”迈向“品质享老”。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高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