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场事故不仅暴露了高层住宅在施工期间叠加的火灾隐患,更将与之深度绑定的保险保障机制推至风口浪尖。针对多栋住宅楼及住户,保险能否理赔各类损失,又是否能通过各类险种获得覆盖,随着承保方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香港”)作出回应,一场关于风险保障与防灾减灾的深度讨论也已展开。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不再仅是灾后补偿的工具,需成为贯穿楼宇设计、施工、运营全周期的风险治理伙伴,才能真正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当前风险管理仍有较大空间,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高层建筑维护等领域,需建立动态排查机制与差异化风控方案。
或触发数亿港元级赔付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火灾事故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11月27日下午,针对这一火灾事故保险情况,太平香港表示,太平香港承保了宏福苑维修工程项目的建筑工程全险、建筑雇员赔偿保险,业主立案法团第三者责任险以及财产全险、公众责任险,并承保了部分住户的家居保险、家佣险。
该公司还表示,事故发生后,已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将按照保险合约,坚持“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的原则,积极做好保险理赔及客户服务,与社会同心同行,尽最大努力协助受影响居民渡过难关。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站了解到,从宏福苑的保险方案来看,包括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公共责任保险、现金保险和集体个人意外保险。其中,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保额为20亿港元,对应的保费为24.02万港元/两年。公众责任保险受保项目包括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第三者责任,其中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保额为每一次事件1000万港元,对应的保费为2万港元/两年;第三者责任的保额为每一次事件2亿港元,保费为7万港元/两年。整体而言,上述四类保险的总保费为33.77万港元/两年。
鉴于房屋及工程风险大,建筑公司等相关方保障意识提升,均会投保相应险种,以确保在任何突发事故发生时,项目能够快速获得赔付并继续施工。
“在香港,住宅楼等建筑在动工前几乎都会安排专门的保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业主或业主立案法团通常会委托物业管理公司或承建商统一投保,常见的做法包括“承建商控制保险计划(CCIP)”或“业主控制保险计划(ECIP)”。这两种安排的核心是把施工期间的主要风险交由保险公司承担,以免因意外导致的巨额赔付影响项目进度或业主的财务安全。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常来说,不论是内地的大厦或居民楼,还是香港的大厦或居民楼,若具有较高的价值,基本会投保财产基本险与火灾财产一切险,后者保障范围更广,且保费并不高昂。比如一幢价值10亿港元的楼宇,其保费可能仅为20万港元,甚至仅10万港元。且按常理来说,基本会投保。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相关会议记录显示:商讨及议决2025—2026年度屋苑各项保险事宜,经商议后,动议继续向“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投保,各委员一致赞成通过,投保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但事实上,宏福苑投保前的招标过程并不算顺利。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此前的会议记录提到,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商讨房屋保险事宜中,向10家保险公司索取报价邀请,在截止后只收到“中国太平”回复报价及“新鸿基保险”回复不报价。其余保险公司对于宏福苑的保险无意报价或没有回复、人手未能安排。会议记录提到,委员得悉因大维修期间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会有所上升,或会影响各保险公司的承保意愿。
能否理赔视情况而定
那么,对于居民楼发生火灾后,投保的相关保险能否获赔?
在业内人士看来,需分几种情形来看。徐昱琛认为,对于故意行为,若业主或投保方故意纵火,这肯定是无法获得赔付的。也就是说,“自己人”损毁楼宇并放火焚烧,这一方面有骗保嫌疑,另一方面也违反公序良俗。在工程处理方面,需考量施工方是否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若施工方明显存在违规作业,例如将易燃易爆物品随意堆放,且对火苗、火源管理不善,保险公司可能会将这些列为除外责任。
“不过整体而言,虽会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一定要求,但条款也不会过度苛刻。”徐昱琛表示,若投保方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且不存在故意行为,保险公司一般会在责任范围内进行赔付。当然,具体仍需依据保单条款及当时实际情况,以证据为准进行判定。
对于火灾,不少人会联想到俗称“火险”的楼宇结构保险。
该类保险主要保障因火灾、雷电、爆炸、水浸及风等意外而导致楼宇结构损毁,例如原装天花板、墙壁等的维修或重建费用,但室内财物并不在火险保障范围内。“一般业主在置业时都会购买火险,部分楼宇的公契也列明了,物业管理公司需为整个屋苑负上购买火险的责任。虽然火险的保障额可根据按揭住宅或物业重建费用评定,但要留意赔偿金额不会超过投保额。若不幸发生意外,物业的重建费用高于火险保障额,保障额以外的费用要由业主自行承担。”国际专业保险咨询协会会长罗少雄表示。
谢远涛表示,香港的财产险市场把火灾列为重要的单独险种,保险公司普遍提供基础火险在内的火灾相关产品。一是基础火险,仅保障因火灾、闪电导致的建筑结构损毁。二是全险,在火险基础上加入爆炸、台风、暴雨、洪水、山泥倾泻、地陷等自然灾害的赔付。三是火灾+营业中断险,除实物损失外,还赔偿因火灾导致的租金损失、营业费用等后果损失。四是楼宇结构险(楼宇保障),专门针对大厦公共部位和结构的火险,保额可达数十亿港元。
“市场上主要的保险公司包括汇丰、友邦、安盛、保诚等,它们的火险计划在保额、免赔额和附加险选择上差异明显。”谢远涛表示,近年来,随着高层住宅火灾事件的曝光,业主对火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更高保额、覆盖更广的火险方案,保费整体呈上升趋势,且部分产品开始提供“火灾后营业中断”或“临时安置费用”之额外保障。
不过,并非所有情况都能获得赔偿,火险存在常见的除外责任,即不予赔付的情形。其一是故意纵火,若投保人或其关联人故意纵火,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二是战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除非投保了专门的战争/恐怖险,否则不在赔付范围。其三是核辐射、核事故,同上,需另行投保。其四是自然磨损、老化、缺乏维护,因长期使用导致的结构老化、腐蚀、漏水等不属于突发事故。其五是未遵守消防安全义务,如未按规定安装消防设施、未进行定期检查或违规改装导致的火灾,保险公司可拒赔。此外,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若保单未明确包含这些自然灾害,则不予赔付(部分全险会额外列入)。
若火灾是因盗窃或破坏行为引发,且未投保相应的盗窃险,亦不在火险赔付范围。“这些除外条款在多数香港保险公司的火险合同中都有明确列示,投保人在签约前应仔细阅读,并确认是否需要通过附加险或单独的‘火灾+自然灾害’险种来弥补这些空缺。”谢远涛表示。
风险减量话题引关注
香港宏福苑火灾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公众对于风险防范的关注与思考。
关注风险防范则需要关注风险的来源。针对此次事故的火势为何如此迅猛,在业内人士看来,就此次火灾而言,有一个因素不容小觑,那便是气象状况。冬季向来是火灾频发的时段,风速增大、空气湿度降低,也就是常说的风干物燥,这是引发火灾的缘由之一。
众所周知,湿度较低时,燃料的引燃点降低,燃烧速度加快;相反,湿度较高时,可燃物的点火延迟和燃烧抑制效果显著增强。并且,外墙施工通常选在降雨量较少的季节开展,如此一来,居民区在冬季就会遭遇“多重风险叠加”的困境。
需要关注的是,宏福苑正处于大规模维修期。新华社11月27日消息,香港警方展开调查,发现建筑物外墙有保护网、防水帆布、塑料布,疑未符合防火标准,另有一座未波及的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易燃且可能加速火势蔓延,不排除发泡胶是迅速蔓延的原因。
诸多迹象都把问题指向了如何去规避风险的层面。实际上,就保险业来说,事先做好防范、杜绝隐患向来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内地视角出发,财产保险领域“防灾防损”概念率先提出,此后,监管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正式提出风险减量的概念,标志着风险减量管理模式的成型。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放眼各个领域,目前风险减量管理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的风险社会中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保险业风险减量具有多方面核心价值。在社会治理方面,它通过前置干预降低灾害事故率,减轻公共应急压力,助力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体系,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从行业转型角度看,保险业借此推动自身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服务”,提升附加值,培育差异化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风险结构适应上,能应对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复杂风险,通过全周期干预,比如在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发力,降低社会风险暴露。在客户价值深化方面,保险业可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整改等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拓展非赔付收入,形成“减量—增量”的良性循环。
“保险业以科技、专业、生态为核心构建前置防控体系,结合区域与行业特性差异化施策,既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又拓展行业价值空间,实现社会与商业效益统一。”不可忽视的是,保险业离不开因地制宜排查风险。王鹏认为,在区域差异化方面,城市需聚焦老旧住宅电气、消防通道,推广智能烟感与社区演练;工业区需针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环节,要求定期审计与专项检查;农村需关注木质房屋、秸秆焚烧,通过宣传与简易设施提升防火意识。动态调整机制方面,季节性上,干燥季需加强森林与山区排查,潮湿季检查电气防潮;事件响应上,火灾后离不开紧急排查同类场景,形成“事故—改进”闭环。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