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地铁运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乎乘客的出行体验。在北京地铁科技发展公司,技术主管张硕便是这样一位默默守护在乘客诉求背后的“隐形守护者”。多年扎根接诉即办岗位,他以高效响应和贴心服务为地铁出行筑牢了一道温暖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民生服务保障的坚守与担当。
“网络取票机扫码区一碰就黑屏,以至于我错过了头班车!”近日,乘客林先生拨通投诉电话。接到林先生的投诉工单,张硕第一时间将诉求逐条记录在工作本上,快速梳理设备故障、延误乘车等关键信息,预判问询要点。拨通回电时,面对林先生尚未平复的情绪,他未急于辩解,始终静静倾听、细致标注细节,直至林先生语气缓和,才轻声补充询问设备使用场景、故障发生时机等关键信息。“让乘客把话说完,不只是尊重,更是找准问题关键的第一步。”这是张硕深耕岗位总结的沟通心法,每一次耐心倾听,都在拉近与乘客的距离,为后续解决问题筑牢基础。
放下电话,张硕立即赶往车站,直奔林先生使用过的网络取票机。现场首轮测试中,设备表面运行顺畅、扫码流程无明显异常,结合林先生描述与多年的设备维修经验,他敏锐察觉到故障或暗藏在“首笔交易”环节。为验证猜想,他当场断电重启设备,故障瞬间复现——扫码区一碰即黑屏,点击触摸屏返回键便可恢复正常。
虽然找到了临时解决办法,但张硕没有止步于此,又前往其他车站测试同类设备,发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修复,极易影响更多乘客出行效率。在实验室完成补丁的修改与测试后,张硕于当天立即对车站网络取票机进行了软件升级与验证,成功解决问题。
设备问题虽已解决,但张硕的工作尚未结束。他再次拨通林先生的电话,详细说明调查结果,诚恳致歉,并感谢他提供的信息,同时告知设备软件已升级,还推荐使用APP扫码进站以节省时间。
在张硕眼中,接诉即办从不是工单完结就画句号,而是要真正安抚乘客焦虑、化解出行困难,让温暖切实抵达人心。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