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报告正常,医生却揪出早期肝癌!怎么回事?

前阵子

一名乙肝肝硬化患者带着份

“病毒阴性、肝功能正常”的复查报告

前来咨询

这份报告在大多数人看来“没问题”

然而,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

肝内科的专家

却从几个不起眼的“轻度升高”指标里

嗅到了隐匿的危险

并由此揭开了一场与早期肝癌的赛跑

 报告看上去“没问题”

 医生揪出早期肝癌

患者王先生,54岁,确诊乙肝肝硬化后一直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近期,他到福州探亲,顺便带着在当地医院复查的报告来到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门诊咨询。

报告显示,王先生HBsAg(表面抗原)轻度升高、肝功能正常、HBV DNA(乙肝病毒)阴性,但是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均显示轻度升高(略高于正常值上限)。肝脏彩超:提示肝硬化伴多发小结节,较大者约1cm。

图片由AI生成

在普通人甚至非专科医生看来,这份报告或许“问题不大”:病毒测不到了,肝功能正常,只是有几个指标“高了一点点”。但在代谢性肝病科林春主任医师这样的“老兵”眼中,几个异常指标几乎是一组拉响了警报的信号。

 “您目前的肝脏状况就像堆满了干柴,而这几项轻度升高的指标,就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微小火星。我们必须立刻找到火源,绝不能等到它酿成燎原大火。”林春主任医师解释,“HBsAg轻度升高”+“HBV DNA阴性”,这看似矛盾,实则常见。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已经将其基因“整合”到了肝细胞的DNA中,即使它不再大量复制,但病毒的“外壳”(HBsAg)仍在持续生产。这种整合状态本身就是驱动肝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机制。所以,病毒DNA阴性绝不等于肝癌风险为零。

 病毒DNA阴性+肝功能正常

 绝不等于肝癌风险为零

林春主任医师介绍,特别是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轻度升高是最需要警惕的!在肝硬化背景下,任何程度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即使只是轻度,都绝不能轻易放过。它强烈提示可能有肝细胞正在发生癌变。同样的,肝脏彩超提示多发小结节也是危险信号。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本身就是结节累累,早期肝癌恰恰容易伪装成这些良性的再生结节之一。

此外,“肝功能正常”也具有欺骗性。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长了一个小肿瘤,只要不影响整体结构和功能,肝功能检查完全可以显示正常。

于是,林春主任医师建议

王先生住院进一步检查

结合病史和检查报告

代谢性肝病科的潘晨主任医师

在其肝脏右叶众多的良性结节中

精准识别出

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可疑结节

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诊断明确后,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曾永毅主任医师会诊评估认为,这是一个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绝佳时机。随后,王先生被转入肝胆胰外科。手术顺利实施,曾永毅主任医师团队在腹腔镜下精准切除了癌结节,并最大程度保留了健康肝组织。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了术前诊断,且切缘干净,实现了肝癌的根治性切除。

王先生的经历堪称一次成功的“早癌狙击”。

 “王先生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病毒DNA转阴或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进了保险箱。”林春主任医师提醒,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而言,每一次复查都是一次严谨的考验。唯有保持警惕,相信科学,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异常,才能牢牢守护住生命的健康。

转发,提醒更多人!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谌钰泉 林春梅

新媒体编辑 郑锦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报告正常,医生却揪出早期肝癌!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