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临夏州奋力开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马俊曦)据临夏州委书记李海默介绍,“十四五”时期,是临夏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五年。临夏州聚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甘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甘肃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临夏州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抓项目育产业、抓招商引强企、抓改革促开放,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2.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506亿元、年均增长7%。

一是做强项目主引擎。坚持“基础先行”,打通“发展动脉”,持续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17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5%,临大高速、安临一级、临康广高速、南阳渠提质增效及水系连通等项目相继建成,兰合铁路、兰永临高速、永井高速、河口—临夏天然气支线等工程加快建设,县县实现通高等级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70.8%,发展条件大幅改善。

二是培育产业新优势。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具有临夏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文旅产业势头强劲,成功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法台山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沿太子山、环炳灵湖两条旅游大环线将州内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2024年接待游客4384.59万人次、旅游花费233.84亿元,较2020年年均分别增长38.3%和41%,临夏成为八方游客观光休闲、体验打卡的首选地和目的地,“避暑天堂·康养胜地”文旅新名片愈发闪亮。工业产业扩规延链,规上工业企业翻番式增长、达到123家,清洁能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皮革纺织、建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五大产业聚链成群,广河县皮革毛纺入选全省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优势产业多点开花,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河州电商、临夏美食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临夏州群众在国内外开办餐饮门店3.4万家、带动就业19.3万人。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等项目,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是激发开放活力源。一体推进承接落实和自主改革事项,农村改革、集团化办学、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改革事项成效明显,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惠发食品取得东南亚、中东、欧盟等国家全部出口认证,伊客拉穆、花之洲在阿联酋、哈萨克斯坦设立分公司,临夏农特产品亮相农交会、兰洽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临夏州抢抓5年过渡期、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机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面貌焕发新的光彩,农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一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高效运行“一键申报”机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农房抗震改造3.89万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66万户,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04%,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达10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率达98%,“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消除,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乡村产业蓬勃兴起。将60%以上的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培育“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产业,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食用菌、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稳定在175万亩以上,牛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1亿元,牛羊产业成为全州要素最齐全、优势最突出、效益最明显的富民产业。

三是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编制75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省级乡村建设支持村219个、和美乡村10个,临夏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颜值”、“气质”同步提升,处处呈现着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美好景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临夏州奋力开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