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基建大潮来了,工程人有饭吃啦!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是盯着中标公示看,还是翻阅部委发布的文件,只要在这个圈子里稍微敏感一点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风向已经彻底变了。

之前的政策还在强调“严控”,现在的信号很明确,就是要把基建这架马车重新拉起来跑。从万亿国债的增发,到地方化债方案的落地,所有的资金流向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逻辑:通过大基建来托底,通过大项目来拉动。

这一波浪潮,对于咱们熬了许久的工程人来说,就是实打实的“饭碗”。

但这口饭怎么吃,是个大问题。这一次的基建大潮,绝不是十几年前那种“大干快上”、是个队伍就能分一杯羹的粗放时代了。

你仔细去扒一扒最近落地的项目清单,就会发现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以前咱们习惯的房建项目,现在的占比依然在压缩,如果你的技能包还停留在盖住宅楼、搞精装修上,那这波行情跟你关系不大。

真正的资金大头,流向了水利工程、综合交通枢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的更新。

特别是水利口,南水北调的后续工程、各大流域的防洪治理,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巨无霸”标段,这才是接下来三五年真正的“粮仓”。

行情一热,人才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前两个月,很多建工集团内部还在搞“息岗”、搞分流,甚至有的项目部只留个看大门的。

但最近这一周,猎头和HR的电话明显多了起来。很多处于停工状态的项目开始复工,新中标的项目急着组建班子。

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甚至是有经验的安全总监,一下子从“嫌弃对象”变成了“香饽饽”。这种反转来得很快,快到很多人还没把挂在网上的简历更新,就已经被老领导喊回去干活了。

不过,我要给大伙儿泼一盆冷水,这波“饭”虽然端上来了,但特别烫嘴,甚至有点硌牙。现在的行业环境,对合规性的要求已经到了严苛的地步。

咱们以前习惯的那种“挂个证应付检查”、“资料后补”、“差不多就行”的操作模式,在新的大数据监管下,基本就是往枪口上撞。

不管是“人证合一”的考勤打卡,还是危大工程的专项方案论证,甲方和监理现在是谁都不敢担责,层层加码。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工程人,光有经验不行,光有证书也不行,你得是“懂技术、通法规、能实操”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项目上站稳脚跟。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虽然项目多了,但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得厉害。现在的招投标,甚至出现了“几乎零利润”只为保业绩、保资质的情况。

项目部不仅要干活,还要精打细算,成本管控稍微松一松,可能干到最后就是给银行打工。这就倒逼着我们一线的管理人员,必须得懂商务、懂索赔、懂算账。以前那种只管埋头干活、不管抬头看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面对这波基建大潮,兴奋之余,咱们更得有危机感。如果你手里的证书还在“压箱底”或者“挂在外面”,赶紧拿回来注册到自己干活的单位,现在查挂证是一查一个准,别为了几千块钱把职业生涯搭进去。

如果你还在吃老本,趁着项目还没全面铺开,赶紧去补一补水利、市政或者新基建的规范和图集。

市场永远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咱们熬过了寒冬就对我们格外温柔。基建大潮来了,机会确实多了,但门槛也高了。

这碗饭,是留给那些在寒冬里没有躺平、依然在磨练技术、储备资质的工程人的。只要你手里有硬功夫,兜里有真证书,这一波行情,不仅能让你有饭吃,还能让你吃得饱、吃得好。

兄弟们,安全帽戴好,工装穿整齐,新的工期表已经排出来了,咱们该进场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基建大潮来了,工程人有饭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