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朝阳区委宣传部指导,朝阳区文旅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校团委、校工会主办,朝阳京剧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国粹映朝阳”走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二外”)活动成功举办。北京京剧院副院长、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迟小秋携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将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带到年轻人身边,为中外学子奉上一场浸润着传统韵味的京剧交流展示演出,这也是“国粹映朝阳”活动首次走入大学校园,让国粹京剧在高等学府中绽放光彩。
戏曲之美点燃中外学子热情
展现人性美好引发深刻共鸣
随着大幕拉开,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正式开始演出。饰演薛湘灵的迟小秋唱腔婉转、扮相优美,将薛湘灵光鲜时的善良慷慨与落寞后的五味杂陈演绎得丝丝入扣;饰演赵守贞的鲁彤以情用腔,充分诠释了赵守贞知恩图报的形象。
台下学子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唱到动情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剧场效果爆棚。现场的来华留学生被旋律的韵律之美、表演的情感张力深深打动,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脸上满是对中华文化的好奇。
来自俄罗斯的阿丽娜刚来中国不到半年时间,便被舞台上的表演深深地吸引。“虽然我对这出戏的意思不是很理解,但是这场演出却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大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爱莎表示:“从小我就对京剧、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着迷。学校举办这种活动特别好,能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它们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习俗有了更真切地理解。”
二外区域国别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京剧分团的学生李景然表示,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拉近了青年学生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更提供了一种文化相互借鉴的生动典范。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活态传承”使青年学子能够在跨文化理解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身份认同,同时,青年学子也在这种从“观赏”到“共情”,再到形成“文化自觉”的文化熏陶中坚定了文化自信。
除了演员精湛的唱腔,该剧更以生动的情节和饱满的角色,将真善美的内涵淋漓展现,在青年学子心中引发了对人性美好与温暖的深刻共鸣。
当谈到当天演出为什么选择《锁麟囊》时,迟小秋表示:“该剧是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观赏性、市场性高度合一的经典作品,且极富艺术魅力、艺术张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剧中女主人公薛湘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小故事’蕴含‘大情怀’,讲述人间大爱、教化育人,倡导行善事、做好人,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道德观念,宣扬了慷慨仁义、扶危济困等主题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人间真善美,是一部生动多彩的‘美育教科书’。”
除了精彩的演出,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戏服展示与化妆体验的内容,让中外学子在一笔一画中触摸着京剧艺术的肌理,感受着脸谱背后的文化内涵。
传承国粹以美育心以文化人
多方携手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国粹映朝阳”是北京朝阳京剧文化艺术中心常年开展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活动,14年来已开展400余场,“京剧进校园”是该活动的重点系列之一,2025年已在朝阳区17所大中小学开展相关活动,此次走进二外则是“国粹映朝阳”品牌创立14年来首次走入大学校园。
“之所以选择二外,在发挥好朝阳京剧文化艺术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作用的同时,还承载着三个核心初衷。”朝阳区文旅局副局长王勇刚进一步表示,“其一,深化文化传承与美育融合。我们希望以品牌活动为纽带,推动国粹艺术与高校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其二,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二外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京剧是集中体现中国美学精神的文化符号。通过‘沉浸式体验+经典剧目展演’的形式,我们希望来华留学生通过近距离体验读懂中华文明,以国粹为媒促进民心相通,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其三,此次进高校既是对‘国粹映朝阳’品牌的升级拓展,更是立足区域定位,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以交流增进国际认同的具体实践。”
在迟小秋看来,观看此次国粹京剧演出对于青年学子、来华留学生而言,是一次艺术的熏陶,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互鉴课,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外党委书记李必友认为,戏曲是承载、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典剧目进校园,既让国内外师生体验戏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也是学校立德树人和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路径;学校将立足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在外语、旅游等学科领域的特色优势,加强与文艺院团等各方的联动,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二外力量。 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