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
前几天气温骤降,忽然变得很冷。江边散步,寒风往脖子灌,居然看到一只黑天鹅,十分孤独地在江面漂游。当时十分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之后连续几天去江边寻找,想看看在不在。显然不在了,看不到它的踪影。黑天鹅去哪了,有点为它的命运担心。上网搜索,想看看有没有它的消息。还真的是有,有人也看到这只黑天鹅,不仅跟我一样好奇和担心,还把消息发布到网上。没交代黑天鹅的下落,也就是说,他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不知道它又去了哪里。很可能不了了之,在浩瀚的长江,毫无伤害地抓到黑天鹅,应该不是件容易事。通过上网检索,终于知道不少黑天鹅知识。首先知道不是候鸟,它不会到时候来,到时候去。中国的黑天鹅,基本上是在哪出生,便在哪养老。换句话说,看到的这只黑天鹅,绝不可能从原产地澳大利亚飞过来,它肯定是从附近公园逃出来的,是入了中国籍的本地移民后代。
我们能见到的黑天鹅,跟冬瓜西瓜一样,都是人工引进,都是外来物种。很多地方在饲养,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专家给出的数据让人震惊,非人工圈养的黑天鹅,越狱成功逃逸者,经过一代代发展,遍布西藏之外的各个省份,保守数量已近7000只,而且还在指数级增长。因此,在江边看到黑天鹅,既用不着大惊小怪,也不必为它的安全操心。杞人何必忧天,如今的网络几乎万能,不上网不知道,一上网吓一跳。我们普通人还在欣赏它的美丽,还在担心落单的黑天鹅会去哪,专家却已开始担心,担心演变成一个潜在的“生态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与“黑天鹅事件”是两码事,后者是指难以预测的罕见风险。在专家眼里,人见人爱的黑天鹅,如果管控不当,极有可能从观赏物种,演变成新的生态风险,变成下一个“加拿大一枝黄花”,下一个巴西“红耳彩龟”。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在我国,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常见的恶性杂草,红耳彩龟则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世事不可逆见,危言难免耸听,在我这外行看来,黑天鹅并不是什么坏事。专家担心它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以水生植物为食,适应能力爆表,逃逸后在野外能活得很好。担心它会反客为主,与本土的雁鸭水鸟争夺食物和地盘,挤压“土著居民”的生存空间。更夸张的是,黑天鹅甚至还会用嘴攻击人类,有人在河里游泳,太接近它了,结果背部被啄伤。
在普通人印象中,天鹅是洁白的。第一只黑天鹅出现时,人们的认知被彻底颠覆。陈村老兄说的对,天鹅好看,无论黑白。根据百度介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黑天鹅属于“无危”状态,是“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并不是什么国家保护动物。既然这样,就不用太担心,不用担心落单的黑天鹅能否活下去。也不用担心数量太多,起码在目前,它们仍然非常可爱,如果秦淮河里有几只黑天鹅在游弋,长江的江面上有一群在飞行,视觉上应该是很美好的。不用害怕它,有人在,这不会是问题。有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吃不到天鹅肉,人要是想吃,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