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筑绿色共识 共拓新能源合作新路径

第十八届欧洽会期间举办了中欧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对接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汇聚中欧政府机构代表、科研院所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围绕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中欧绿色能源合作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

阿塞拜疆驻华使馆商务处首席顾问那杰克·哈利洛夫表示,许多国家将绿色能源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阿塞拜疆计划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30%,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这一目标的推进离不开跨国合作与资源整合。目前,阿塞拜疆正推动里海—黑海绿色能源走廊建设,计划2030年通过该走廊向欧盟出口4GW绿色能源。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在投资、建设等环节的深度参与,为跨国绿色能源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绿氢、绿氨生产等新兴领域将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智慧能源专项中方负责人刘毅提出,中欧能源合作已进入产业协同新阶段,需从单纯的技术交流转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当前,氢能、储能是双方优势互补最突出的前沿赛道,欧洲在技术研发上的领先性与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产能优势相结合,将实现技术迭代与市场落地的双赢。期待双方通过专业化平台实现政策、技术的精准对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忠从政策层面强调,中国已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十五五”期间将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中欧合作来看,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基础扎实。中国的光伏风电制造产能、市场规模与欧洲在海上风电、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将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此外,中国碳市场正在加速扩容,2024年中欧签署的碳排放权交易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在碳核算、碳足迹标准等领域的互认合作奠定了基础。

天齐锂业副总裁李果聚焦锂产业可持续发展,分享了企业在产业链管理中的实践经验。面对下游客户一年超50次的尽职调查需求及标准不互认等行业痛点,天齐锂业构建了以“韧性透明、净零排放、自然增益、繁荣福祉、标准共建”为核心的战略体系,推动锂行业加速绿色转型,促进技术创新。

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总裁周明铭从投资视角阐述了中欧能源合作的路径。他表示,全球能源转型已经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中国与欧洲在绿色能源转型上拥有天然共识,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具备互补优势,在能源转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欧盟委员会预测,欧洲实现2050年碳中和需10万亿美元能源基建投资。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能够跨越周期,专注于价值的耐心资本显得极为稀缺,正是这一背景下,中国资本兼具长期性、灵活性,以及对产业链结合能力,与欧洲发展需求形成战略性契合。期待中欧双方共同优化投资环境,聚焦电网升级、储能、绿氢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时欢迎欧洲资本参与中国绿色市场发展。

本次交流会通过多维度思想碰撞,明确了中欧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合作的重点方向,为后续项目对接与技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会嘉宾普遍认为,依托互补优势与务实合作,中欧将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筑绿色共识 共拓新能源合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