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治
这些年,老家因修建水库,许多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年轻人如候鸟般外出谋生,孩子们也离家求学。曾经喧闹的村庄,渐渐沉寂,大多剩下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外出的平时与家人通过电话保持联系,偶尔回来,家里的老人便给他们捎上各种土特产。这几年,村里开始试种一种新品种——红米。大哥大嫂已年近八十,但身体硬朗,一辈子闲不住,种菜、插秧,按着节令忙碌,也跟着种起了红米。
大哥是种田的老把式,样样精通,做事尤其细致。年轻时,家里就指望着他这双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和大嫂撑起了整个家。劳碌压弯了他们的腰,他们却从无怨言。
在大哥手里,种红米和种别的庄稼一样,关键在“用心”。他常说,庄稼是有灵性的。播种、除草、施肥、防虫害,每个环节都得用心。比如用除草剂图省事,那是对土地不敬,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干净。年轻人笑他落伍,他只笑笑,依旧我行我素。
时光不负有心人。大哥种的红米,颗粒格外饱满。新米刚收下来,他便急着打电话,叫出门在外的我们回来尝鲜。当我们陆续回来,带着大包小包,家里顿时充满了生机。哥嫂忙里忙外,张罗饭菜,满屋都是欢声笑语。饭桌上,是热喷喷的红米饭。
欢聚总是匆匆。到了离家的时候,哥嫂忙着将红米仔细分装成好几份,分到最后,所剩无几。
车走远了,哥嫂的日子又回归日常了吧?明年的红米,想必还会继续种下去?对于他们而言,那不仅仅是一季作物,更寄托着对亲人团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