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三个管理”是全局性、系统性、全流程的大管理,涵盖管人、管案、管事各方面,贯穿宏观、中观、微观各层级,非一域一人之事,乃全院全员之责。在一体推进“三个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综合部门的重要作用,找准综合部门独特定位,以高质效做好每一件事,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厘清管人、管案、管事关系,充分认识“三个管理”是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发力的检察“大管理”

  考量综合部门在检察“大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厘清管人、管案与管事之间的内在逻辑。从体系看,管人居于核心统摄地位,决定管案、管事的成效;管案直接维护公平正义,关系检察机关履职的“面子”;管事看似检察机关内部事务,但也直接影响办案成效和群众获得感,构成支撑“面子”的“里子”。从主体看,管案不限于业务部门,不仅需要办案部门的自我管理,还需要案管部门的专门管理、其他部门的协同管理。管人、管事则主要由综合部门承担。对案件的专门管理、协同管理和对人、对事的专责管理,凸显了综合(业务)部门在检察“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目标追求看,管人、管事、管案的根本目标都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只有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实现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以管人激发管案活力。管人是管案的基础,重在统一思想认识、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履职能力,这方面综合部门职责重大。要通过管人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大管理的效果。江苏省检察院组织人事处从增强检察官职业尊荣感出发,着力落实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制度,在省委组织部支持下,为全省14家经开区、高新区检察院增加“一高”“二高”职数18个,择优将3名设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晋升“一高”,将1名业绩突出的县级院检察长晋升“二高”,给广大办案检察官以极大激励,充分体现了管人对管案的统摄作用。

  以管事提升管案效能。管事作为“三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有效沟通、协调与服务,间接为业务部门专注办案创造有利条件。江苏省检察院计财处探索司法保障资源优化配置新路径,与江苏省高级法院开展后勤保障资源共享共用,制定五大类26项专业仪器等共享清单目录,有效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省下的宝贵资金更多向检察办案一线倾斜。

  把准角色定位,综合部门在“三个管理”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一方面是管理者。从体系构建看,综合部门参与“三个管理”制度设计,负责将党组顶层管理理念转化为具体规范与流程。从制度运行看,其履行内部监管职责,是规范检察权运行的“质检员”。江苏省检察院案管部门发挥专门管理枢纽作用,牵头开展质量检查评查后,将优质案件信息流转至政工部门,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对不合格、严重瑕疵案件,及时督促整改、反向审视,并移送检务督察部门调查处置。从资源融合看,其能够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协同增效。从决策支持看,其作为领导决策的“外脑”,为完善制度运行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又是被管理者。必须破除“无关论”,深刻认识“三个管理”是系统工程,综合部门虽不直接办案,但案件信息公开、涉案财物管理等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办案质效。破除“特殊论”,深刻认识“三个管理”既管业务部门也管综合部门,以“管理者更要接受管理”的自觉,在财务审批、机要保密等领域主动晒权,以自身合规提升管理质效。破除“负担论”,善于通过综合工作助力“三个管理”。江苏省检察院深化人民监督员工作,2024年以来全省先后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活动,实质化推动人民监督员工作走实做优。同年,最高检发布的6件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例中,江苏2件案例入选。

  转变理念思维,综合部门要积极融入、主动参与检察“大管理”

  协助宏观管理落地。综合部门承担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协调各方资源等职责,在检察业务宏观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参谋职能,深度融入检察业务宏观管理。江苏省检察院案管部发挥专门管理枢纽作用,研发上线了“江苏检察业务、案件、质量综合管理系统”,以“251项实时数据”为基础,以“地区、条线、检察官”3个履职档案为核心,以分析小模型、分析报告(通报)等为辅助,实现各地区、各条线、检察官履职总体情况“一图呈现”,重要业务类型、重点办案环节具体情况“一键导出”,为质效管理、业务指导、决策服务提供可视化、智能化支撑。要发挥督查职能,确保检察业务宏观管理落地落实。2025年,江苏省检察院纵深推进“三个管理”,制定了“巩固、深化、提升”重点任务121项,办公室加强督查督办,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助力微观管理提速。如何让业务部门心无旁骛地办案?这是综合部门融入检察“大管理”的又一着力点。针对业务部门不熟悉行政事务带来的精力损耗,要探索将高频行政事务,设计成标准化的“流程菜单”,减少业务部门办理精力损耗。江苏省检察院计财处印制了《机关检务保障手册》,聚焦经费报销、资产申领等高频业务,以“标准化、图示化”方式解决干警“找谁办、怎么办”难题,业务部门相关事项办事时间节约50%左右。同时,针对业务部门党建业务融合、业务亮点打造等需求,机关党委、办公室、宣教处等综合部门也需要敏锐捕捉需求,助力业务部门更好地带队伍、抓业务。

  提高工作标准,综合部门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要将“全面、系统、准确、及时、精微”融入检察“大管理”格局,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从宏观层面看,“全面”体现在检察“大管理”是全面的,涵盖“管案”“管事”“管人”,而且三者运行中又相互紧密结合。从中观层面看,“全面”体现在综合部门无论在“管事”“管人”中,都应该全流程全覆盖,确保管理无死角、责任无真空。比如,“管事”应从决策源头延伸到执行末梢,“管人”应涵盖思想建设、素能培训等各环节。从微观层面看,“全面”则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岗位和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必须主动将管理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实现管理责任层层落实。

  系统。系统要求综合部门必须摒弃孤立、片面视角,自觉将工作置于检察事业发展全局中考量。这意味着,纵向上必须善于统筹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力量,上下一体推进工作。江苏省检察院在徐州、常州、苏州开展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一体贯通履职”试点,便是汇聚三级院合力系统破解难题的尝试。横向上必须注重环节之间的接续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抓好督促推进。在推进解决检察建议落实“老大难”问题中,江苏省检察院逐一梳理最高检和本院近年来制发的20份检察建议,对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创新运用“协商函”形式接续监督,通过系统抓、抓系统最终推动20余项新老问题妥善解决。

  准确。准确是管理科学化与组织卓越性的基石。这首先体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发现问题,准确把握症结。其次,要精准提出对策,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之上,必须确保有效可行。最后,还要精准抓好落实,确保管理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江苏省检察院在强化效率管理时,发现有些简单的取保候审案件审结时限偏长后,精准提出以“两退三延”不超过六个半月为结案标准的对策,并在效率管理上连续两年加大力度,最终使全省检察环节该类案件审结率显著提升到94.3%。近期,江苏省检察院又进一步提出“六个半月不是标准线、只是及格线”的要求,体现了对“准确”的持续深化与追求。

  及时。能否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是高效组织区别于平庸组织的关键特征。对综合部门而言,“及时”不仅意味着发现问题的效率,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效果。江苏省检察院在最高检作出“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部署后,在全国省级检察院率先出台实施意见,率先出台“一体优化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工作举措”,率先研发应用“江苏检察业务、案件、质量综合管理系统”,并在最高检作出“一取消三不再”部署一周年之际,召开“三个管理”推进会暨研判会商会。在省检察院党组履行“三个管理”统筹指挥责任中,办公室、研究室、案管部等综合(业务)部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管理指令的快速作出、顺畅传递与高效执行。

  精微。精微要求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以细致入微的举措,寻求更好的管理效果。江苏省检察院在推进案件评查检查中,探索差异化质检制度,对问题案件、瑕疵案件和不合格案件比例较高的检察官增加评查频次,对连续两年评查无瑕疵的检察官免检一年(其间如发现该检察官办案存在质量问题则取消免检),对没有明显问题的案件不要求承办检察官提交书面说明。上述精微化管理措施,既最大限度发挥评查检查提高案件质量的作用,又最大限度减少其对司法办案的不必要干扰。同时,江苏省检察院案件评查不仅评劣还评优,不仅找问题也立标杆,评查报告指出问题案件的同时也点出优秀案件,让每一名检察官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见,进而实现正向激励效果,进一步增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动力和信心。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