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双孢菇种出好“钱”景 乡村振兴有“蘑”力

  □洪观新闻记者 刘帆

  11月25日上午,在冬日暖阳映照下,进贤县张公镇张庙村的食用菌基地里,30座白色大棚熠熠生辉,6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送入棚内,铁锹与料堆碰撞的沙沙声格外清晰。再过20天左右,这里将迎来第一批丰收的双孢菇。

  “菌丝长得非常健壮。”基地负责人林志伟俯身查看刚完成覆土的1号棚,语气中难掩喜悦,“我们采取轮收模式,一天一棚、循环作业,保证新鲜供应不断档。”作为2025年张公镇重点引进的乡村振兴项目,该菌菇基地总体规划占地100亩,分两期推进。一期已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60万元与自筹资金100万元,计划建设40个种植大棚与20间5G智慧蘑菇房。目前,30个大棚已建成投用,其中4个完成铺料灭菌,1个进入覆土培养阶段;二期20个5G智慧蘑菇房也已纳入明年建设计划,将推动种植系统全面智能化升级。

  “当前培育的是耐寒耐弱光型双孢菇,生长稳健,最适温度需严格控制在16至18摄氏度之间。”基地技术员指着棚外的传感器介绍。为应对低温挑战,大棚采用双层保温膜与岩棉保温层双重防护,配合鼓风机均衡散热,确保温度持续稳定。“这批菇可连续采收5潮,每潮间隔约15天,单次产量预计达7000斤。”他补充说,“夏季我们将改种耐高温的草菇,实现全年10个月无休生产。待明年二期5G菇房建成,就能实现智能温控、无菌净化与工厂化栽培,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推动菌菇生产走向高品质、标准化。”

  项目的落地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新路径。“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约16万元分红,全部用于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张庙村党支部书记吴清良表示。一期项目从建棚、管护到采收,已创造30多个本地岗位,有效盘活了农村劳动力;二期投产后预计还将新增10余个岗位,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正在棚内整料的村民熊大姐笑着说:“一天能挣12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关于销售布局,林志伟胸有成竹:“目前双孢菇主要供应罐头厂,精品菇直供大型商超,渠道稳定。二期5G菇房投产后,我们将积极开拓线上市场,把张公镇的优质菌菇推向更广阔的平台。”张公镇以双孢菇产业为支点,通过“一期夯实基础、二期赋能升级”的阶梯式发展,正走出一条产业兴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双孢菇种出好“钱”景 乡村振兴有“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