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为每本书找到那个对的人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文/摄 晚报记者 王卫国

  在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建银大桥下,有一家颇有年代感的书店——樨香旧书店。这家店的主人叫武克风,1981年出生,安徽亳州人,他和妻子共同经营着这家20多平方米的旧书店。

  每到周日,远近闻名的月河古玩市场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收藏爱好者摆摊、淘宝。一些人逛完花鸟市场、古玩市场后,便会踱进樨香旧书店,仔细翻看刚到的“新货”中有没有中意的,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每周日开门迎客

  武克风到嘉兴打拼快10年了,这家旧书店是夫妇俩3年前开的。武克风的生活节奏在上海和嘉兴之间摆动,他平时住在上海闵行区,周一至周六收旧书、陈年书画和老物件,周日赶回嘉兴,在樨香旧书店开门迎客。

  “经营旧书店不是件简单的事,最怕货源不够,这点与新书店相同,书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批量更新。总是一些‘老面孔’,客户就会慢慢流失。”武克风说。

  目前,樨香旧书店里常备五六千册旧书、几百幅画卷,还有一些老物件。武克风坚持做到书籍每周“上新”,更新书籍通常有20麻袋,每袋30多公斤。然而,一本书要找对一个人可不容易,有些书能得到顾客的青睐,有些则会滞销,最终重新回到废品收购站。

  经常光顾书店的人,渐渐和武克风熟络起来,有时会托他留意自己感兴趣的旧书,大致开出一个书单范围。寻到顾客想要的书后,武克风会通过微信告诉他们,他们周日一早便会欣喜地赶来提货。

  店面狭小是瓶颈

  樨香旧书店是2022年8月开业的,但武克风夫妇从事这行已有10多年了。一开始,他们会在周末到月河古玩市场摆摊,但夫妇俩认为“打游击”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希望能在月河历史街区附近开一家店,拥有自己的客户群。

  2022年,武克风发现樨香旧书店所在的门面,把它买了下来。从那以后,每个周日的清晨,武克风就会在店门口摆放许多泛黄卷边的书籍和颇有年代感的小物件。走进店内,局促的空间内几排书柜“顶天立地”地摆放着,还有些旧书没地方搁置,索性直接堆在地上,中间的柜台上则摆满了青瓷碗、玉壶等老物件,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顾客进出只能侧身通过。

  “经营旧书店最重要的是地段和场地,绝大部分顾客是带着逛逛的心态来的,如果位置太偏僻,客人不会专程来,我选在月河老街附近开这个店,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气。然而,如今这个书店虽然位置不错,但有一个短板,就是面积太小,书籍不能分门别类地放,一些‘直奔主题’的顾客对此颇有抱怨。但想扩大营业面积,各方面条件也不成熟。”说到这些问题,武克风一筹莫展。

  尽力为每本书找到归宿

  开业以来,樨香旧书店的二手书价格一直定在每本5元到10元之间,极少数成套售卖的书或者难得一见的书价格会稍高一点。

  一家书店一周仅营业一天,营业额不是很可观,好在销售旧画和老物件可以多少弥补一下书店的账务窘迫。虽然经营旧书店赚得不多,但夫妇俩还是觉得“一座城市应该有家旧书店”。

  时代在变化,科技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见一座座城市里书店越来越少,书报亭基本绝迹,曾经心心念念的书房也渐渐被冷落、被精简,武克风感到很惋惜,“我还记得二三十年前,在公园甚至公交车上,人们拿本书阅读是很平常的事。如今,人手一部手机,捧着一本书在这些场合认真阅读,反而让人觉得矫情。但我觉得旧书不该被冷落,希望为它们找到合适的新主人。”

  “我从上海收来的书,有一半以上能找到买主,也有一小部分暂时卖不掉。而我每周都要更新书,那些没有快速卖掉的书只能暂时下架放回仓库。这些下架的书,我还会保存一段时间,因为行情是不确定的,可能眼下卖不掉,过几个月会有买主,到时再放在店里出售。如果把一时无人问津的书全部送到废品收购站,然后打成纸浆,实在太可惜了!”武克风在自己居住的城南花园附近租了4个车库作为仓库,保存这些暂时没卖掉的书。

  “在化为纸浆前,尽量帮旧书找到新主人,是让我感到快乐、圆满的一件事!”武克风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为每本书找到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