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以专业力量赋能古城精细化治理

日前,《泉州古城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意见》正式印发。11月11日,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首批片区责任规划师走马上任,标志着泉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迈入以专业力量驱动精细化治理的新阶段。这不仅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为破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永恒命题提供了“泉州方案”。

古城治理,长期面临保护与发展、历史与当代、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的复杂平衡。“一刀切”或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易导致历史文脉损伤与社区生态破坏,缺乏持续专业支撑的碎片化修补,亦难以为继。泉州古城底蕴深厚,7.6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世界遗产点8处、各级文保单位59处、省级以上文化街区3处,其保护传承工作需要极高“绣花”功夫。引入责任规划师制度,正是以专业化破题精细化的关键一招。

此次实行的责任规划师制度,构建了“总顾问+片区责任规划师”两级专业体系。其中,2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顶级专家担任总顾问,负责顶层设计与战略咨询;片区责任规划师覆盖鲤城区开元、鲤中、海滨、临江4个街道,每个片区配备2名专业人才,涵盖规划、古建修复、风景园林、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将以5年任期为限,为古城特定责任片区内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全流程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考核结果直接与续聘、奖惩挂钩。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深度参与,打破了传统咨询的间歇性弊端,使专业指导能够贯穿始终、因需施策。考核与续聘、奖惩挂钩的机制,更保障了服务的质量与责任的落实。

细览《意见》,三大核心亮点尤为凸显:一是加强活态传承。以遗产保护为首要原则,推动非遗展示、传统业态与现代服务功能深度融合,让古城在保护中焕发新活力。二是彰显专业优势。保障责任规划师第三方独立履职权利,通过驻点服务助力片区风貌提升与项目落地。三是强化公众参与。搭建“政策宣传+民意反馈”双向互动渠道,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古城治理新格局。

从贯通中山路轴线,到系统整治173条传统街巷,泉州“古城提质”的战略已清晰铺开。责任规划师的正式履职,为这幅宏大的工笔画注入精谨细腻的笔触。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街巷风貌的协调、历史建筑的妥善修缮、公共空间的活力激发以及业态的良性活化,最终实现保护更新、人居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古城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推行,彰显了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本地化创新。它探索的是一条以持续专业赋能为核心,兼顾保护与发展、协调政府与市场及社会关系的古城可持续治理路径。当专业力量与公众智慧在古城的街巷间交汇融合,千年古城将积淀更深厚的文化自信,焕发更璀璨的世代光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以专业力量赋能古城精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