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激活乡土文化产业发展密码

转自:贵州日报

杨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特色品牌打造与乡土文化产业价值提升。特色品牌打造是乡土文化产业价值提升的核心,零散的、同质化的、低辨识度的乡土文化资源无法很好提升乡土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贵州近几年在乡土文化产业价值提升方面尝试打造有文化辨识度、有贵州乡土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例如贵州“村超”“村BA”“村马”“村T”等“村”字号文旅品牌,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黔货出山”系列活动,将贵州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另外,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甸火龙果、凯里红酸汤、玉屏茶油积极申报获批,从江香禾糯、安顺金刺梨、梵净山茶申报获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这些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获批也为贵州乡土文化资源品牌赋能作出了积极尝试。

科技赋能与乡土文化产业创新。乡土文化内容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来源于不断的创新赋能,科技赋能将静态和固态的乡土文化资源活化。如数字模拟传统古村落场景,吸引游客进村参观;非遗产品数字化呈现,突破地域限制;绣娘“云接单”,形成“深山云集市”;大数据优化乡土文化旅游路线,实现旅游产品的私人定制。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科技与乡土文化产业的创新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数字传播与乡土文化产业宣传。乡土文化产业宣传离不开多渠道传播体系的构建,首先是电商赋能,通过直播带货拓宽乡土文化产品销售渠道;其次是设计转译,提取乡土文化符号标识,形成能与现代消费者对话的乡土文化IP;国际传播,通过微纪录片、网络短剧和网络游戏等在国际平台的传播,向世界讲述乡土文化故事。

青少年人才培育与乡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充分激发青少年群体的乡土情怀,增强青少年群体乡土文化认同,发挥青少年人才创新能力,在各教育阶段融入多种形式的乡土文化教育。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合乡土文化教育,开设特色文化课程、开展乡土文化研学等,增强乡土文化认同;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农产品加工、电商运营、非遗传承等支撑乡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精准对接贵州乡土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在高等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研究课题,在乡土文化“富矿区”设立研究中心和实习基地,开展对应的技术研发和人才落地实习实训。

创意激活乡土文化产业发展密码,找到乡土文化与现实需求的巧妙结合点。例如乡土文化与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乡土文化与传统工艺创新、乡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乡土文化与影视内容生产、乡土文化与康养产业融合、乡土文化与思想教育路径建构等等,这些文化密码若被创意激活,将会转化成乡土文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融合之路。同时激活乡土文化密码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乡土文化在与现实需求巧妙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品牌打造、科技赋能、数字传播、人才吸引来实现乡土文化产业化发展,将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动能。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激活乡土文化产业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