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波 钟文佳 胡姜伟 (图片除署名外由屏山县委宣传部提供)数说屏山“十四五”
荣誉
2022年,屏山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屏山县锦屏镇荣获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2023年,屏山县获评2022年度“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2025年,屏山县屏山镇入选“2025镇域经济西部100强”
“十四五”期间,屏山县被列入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
产业屏山县工业增加值增速四年排名全市前三,规上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增长40%以上
2024年底,屏山县GDP总量达128.8亿元,年均增速6.7%、居全市首位
“十四五”期间,屏山服务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6.9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33亿元,增长55%
2024年,屏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2.9亿元,较2020年增长14.6亿元,增幅38.1%
2024年底,屏山县累计获“绿证”10773张,完成全市首例“绿证”交易200张
文旅“十四五”期间,屏山县八仙山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湖府古城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生态2024年底,屏山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达86.8%,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达标率稳定在100%
近年来,宜宾市屏山县锚定建设全省现代化纺织业基地、打造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目标定位,主动融入宜宾主城区发展版图,以实干笃行擘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屏山经开区建成“国家火炬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生态价值加速转化,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兴起“观鸟经济”,碳石村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文旅融合纵深推进,马湖府古城旅游休闲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屏山县八仙山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年府郡·水韵屏山”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展望“十五五”,屏山县正蓄势扬帆、整装再发,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屏山新征程。
产业兴、民生优 铺就高质量发展实景图初冬时节,屏山处处动力澎湃。在宜宾雅士德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纺纱设备高速运转,纤细纱线如银瀑般流淌;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繁忙景象,作为高端智能缝纫线的行业标杆之一,其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
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是屏山纺织产业“链”式发展的生动缩影。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一座“西南现代纺织城”正在崛起。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屏山签约纺织产业项目45个,形成纺丝1.4万吨、纺纱289万锭、织布4.36亿米的产业规模,以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重点的产业“舰队”扬帆启航,从纺纱、织布到成衣的产业链已然成型。
新兴产业蓄势待发。四川万鹏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该公司从生产端到应用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屏山工业经济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如今,当地已初步构建起以纺织、绿色载能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2+1”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2024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83户,总产值115.3亿元。
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锦屏镇云顶茶海间,茶农正在为茶树修枝,静待来年春茶飘香;10万亩茵红李产区,果农们忙着深翻改土、打理果园。
“十四五”期间,屏山交出亮眼“成绩单”: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24.62亿元、水果产业综合产值超70亿元,中药材、白鹅、肉兔等特色产业硕果累累。围绕“乡村初加工+县级精深加工”思路,屏山累计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屏山炒青”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屏山椪柑”“屏山龙眼”“屏山黑猪”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8月,G8517新宜高速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畅通宜宾西向通道,为川南攀西地区经贸往来、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过去5年,屏山交通格局持续升级,成贵高铁、宜攀高速、仁沐新高速穿境而过,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高铁破局、高速成网、县乡道扩容”的立体路网加速形成。
10月,屏山镇一家乡村工厂正式投用,为当地村民提供超40个就业岗位。近年来,屏山创新“党建+两新组织+乡村产业”模式,盘活11个乡镇4处闲置资产,建设11家乡村工厂,其中9家已投产,带动乡村工厂年均产值突破200万元,留守群体人均年收入增加2.6万元。
“十四五”期间,屏山新增学位1.59万个,获评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屏山县人民医院、屏山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医院;承办市级以上赛事15次,实现省级赛事“零的突破”,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旅融合、生态筑基 谱写幸福屏山发展新篇章11月,屏山县书楼镇马湖府古城内,身着彝族服装的游客们穿梭于青石板路,或体验非遗手作,或观看沉浸式演出。在龙华古镇,青石巷里飘着米糕的甜香,老人们坐在屋檐下闲话家常;八仙山上云雾缭绕,游客们纷纷前来观赏云海与日落,感受大自然的静谧。
文旅兴县,屏山步伐坚定。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超14亿元,实施文旅项目40余个,研学旅行、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夜间经济等多元业态蓬勃兴起,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截至今年10月底,屏山接待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5亿元。
展望“十五五”,屏山将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千年府郡·水韵屏山”文旅品牌,推动马湖府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构建“一城三地”全域发展新格局。通过强化重点文旅项目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发展民宿、餐饮、文创等关联产业,走出一条以旅富民、以业兴村的特色发展路径。
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鸣清脆、层林叠翠。数据显示,四川山鹧鸪种群数量从建区初期不足200只增至400余只,繁殖成功率跃升至32%,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十五五”期间,屏山将持续筑牢生态屏障,推动国网越溪220kV输变电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构建新能源主导的电力系统;实现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超65%、公共交通新能源占比达100%的目标,让绿色发展底色更足。
产业是强县之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未来5年,屏山将聚焦纺织产业建圈强链,推进总投资超130亿元的产业项目,冲刺东西部协作百亿产业制造强县,力争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一轴两廊八片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屏山将坚定“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抓好石盘、宋家坝、王场3个产业片区和江北城市片区建设,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城市功能提升与人口集聚良性互动,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带乡、城乡共荣。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今年以来,屏山新增学位2100个,县域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十五五”期间,当地将持续用好政策优势,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和市县合作办学,打造川南教育名县,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群众。
屏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紧扣宜宾西向拓展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百亿产业制造强县、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重要承载地、宜宾西向开放发展桥头堡。力争到2030年,全县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宜宾西向开放发展桥头堡作用凸显,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宜宾市屏山县:后发赶超 擘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宜宾市屏山县:后发赶超 擘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