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星报讯 记者从合肥市“决胜‘十四五’ 搏出新精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合肥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430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2128个、到位资金近800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分别同比增长59.3%、34.8%,成功签约113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6个百亿项目。
安徽单体投资最大的新型显示项目成功封顶,全省单体投资最大工业项目首发第五代动态存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五年来,一批有支撑性、带动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合肥,为全市经济发展、产业培育打造关键增长引擎。
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爽透露,招商引资以全市1/4的项目数贡献了全市超三成的投资量、超六成的新增规上工业产值,超三成的新增规上服务业营收和超四成的“四上企业”税收。
此外,合肥以“前瞻眼光”布局未来新赛道。“十四五”期间,合肥市新引进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7%,超80家未来赛道生态主导型企业签约落地。2022年以来,全市抢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先机,引育链上企业160余家,全产业链营收规模达百亿元,近三年翻五番。全国商业航天测控上市第一股、首家商业航天领域独角兽、全球首家“四证集齐”的eVTOL企业均出自合肥;央企序列布局合成生物的链长单位全部落户;中国唯一工业微生物菌种库落子合肥;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百家、居全国首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全球领先……
合肥市坚持以“链式思维”打造产业新地标,坚持“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路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引进龙头企业超百家,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超3500个、占比超80%,打造“芯屏汽合”现象级产业地标。
记者了解到,特别是围绕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后市场等方向累计招引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553个,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建设六大零部件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在地产量跃居全国城市第一,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居全国县域第一,全国每10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合肥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列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动态存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全球前列。新型显示产值增长22%,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