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阿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目前,行业内不仅新的GPU基本上是“跑满”的,甚至是上一代或者是三年、五年前的前几代的GPU都是跑满的。因此,未来三年之内不太可能出现人工智能泡沫。未来三年,人工智能资源整体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日,吴泳铭分享了阿里巴巴集团AI战略进展。阿里正在AI to B 和AI to C两大方向齐发力——在AI to B领域,做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在AI to C领域,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推动AI从千行百业到人人可用。
本季度,阿里持续投入全栈AI能力提升。在旺盛的AI需求驱动下,阿里云在收入强劲增长34%的同时,外部商业化收入也加速增长29%,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吴泳铭表示,全栈AI技术能力已成为阿里云的关键竞争优势,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全面提升。在混合云市场,阿里云已成为核心参与者,增速超20%,超过市场平均增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金融云增速也领先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同样保持领先,超过第二到第四名的总和。
上周,千问App公测版正式发布,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始在AI To B与AI To C两个方向齐发力。千问App公测版上线一周,新下载量已超过1000万。
吴泳铭表示,一方面,Qwen3-Max的模型智能水平、工具调用能力都已达到全球领先,另一方面,AI和阿里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业务生态的协同是更大的想象力。基于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千问App有望率先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因此在AI to B加速增长的同时,做出了全力入局AI to C的战略决定。
“AI to B和AI to C齐发力,将激发核心业务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成为驱动阿里持续增长、迈向新高度的动能引擎。”吴泳铭说。
今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在电话会上表示:“之前提到的3800亿元投资,考虑到客户需求,可能规模偏小了,因此不排除未来会进一步增投。公司将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去投资AI基础设施,满足客户的需求。”
作者:杨翔菲 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