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308|预计4分钟读完
顷刻之间,大厦崩塌。
记者丨杨松 鄢子为
编辑丨鄢子为
“天气太冷了。”一位毫末智行员工感叹。
他是少数坚持来上班的员工之一。11月24日,周一工作日,《21CBR》记者来到北京海淀区的毫末智行总部,中午饭点时间,十分钟内,仅6名人员出入。
该员工告诉记者,已收到停工通知。毫末智行一纸文件称,自24日起,全部在职员工停工放假,复工时间另行告知。
《21CBR》记者了解到,其每月25日左右,发上个月工资,截至发稿,毫末智行员工尚未收到10月薪酬,且“没有离职赔偿方案”。
冷风中,这家智能驾驶企业的员工,无所适从,只能焦急等待善后方案。
1
突然停摆
对200多名员工来说,毫末智行停工犹如晴天霹雳。
毫末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智能驾驶创业公司。其股东阵容豪华,包括长城汽车、高瓴、美团等机构,共融资7次,累计金额超过16亿元。
巅峰时期,其跻身独角兽之列,进入《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达到78亿元人民币。
11月22日,员工突然在内部群收到“停工”通知。而前一日,大家正常上班,管理层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李纯比较幸运,已经离开毫末,并找到新工作。听闻“停工”消息,其咨询在职前同事,对方疑惑:“何时复工?这算正式解散吗?‘通知’模棱两可。”
业务停摆,有迹可循。
2025年2月,管理层发布内部信,称“经历了非常艰难的一年”,号召同事保持“生死存亡系于我身”的忧患意识。
高层同时表态,要招募更多人才。实际上,今年以来,其仅发布5个岗位,最新一则招聘信息,停留在6月。
毫末智行的微信公众号,也有近两个月没有更新,最新内容是10月1日的一张节日海报。员工规模亦有收缩,鼎盛时期,毫末智行拥有超千名员工,现参保人员仅为243人。
有财务细节显示,其手头拮据已有一段时间。
据长城汽车财报披露,毫末在2024年向其购买47.22万元的配件,到这一年底,尚拖欠11.35万元。
智能驾驶业务,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其尚未实现盈利。
2025年1-6月,其给长城汽车约带来4380万元的投资损失(未确认),截至6月底,累计造成3.96亿元投资亏损。
过去20个月,毫末智行还“补血”两次,一是2024年4月获得九智资本、湖州长兴的3亿元,二是2025年初得到张家港创投的支持。
没想到,不足一年,其就无以为继,业务暂停。
2
长城弃子
毫末智行前身,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业务部门。
公开资料显示,其前两大股东,分别为保定长城控股和河北雄安长城汽车科技;经穿透,实际控制人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持股比例约37%。
这位车圈大佬,也在毫末智行担任董事;同在董事会的穆峰,则是长城汽车总经理。
核心高管层里,两位老长城人张凯、甄龙豹,分别担任毫末智行董事长和CIO。两人曾深度参与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带队推出了乘用车辅助驾驶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两大产品。
毫末智行主攻的,是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产品,即车主在城市里设定好目的地,车辆自主行驶,途中完成跟车、变道、超车、转弯、过红绿灯等动作,最终抵达目的地。
与高速场景相比,城市导航辅助使用频率高,但技术难度大,智能驾驶玩家云集。
官网显示,毫末智行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产品,搭载在长城汽车魏派、坦克、欧拉等车型上。其公布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名单里,尚未看到其它车企的身影。
2025年初,张凯发布内部信,通报毫末HP370产品进展,“为客户完成了阶段性的验收工作,客户表示对当前进展很满意”,他未透露客户名字。
不幸的是,长城汽车转投别家的智驾方案。
2024年3月,长城汽车引入元戎启行作为第二家智驾供应商,提供端到端智驾解决方案。
来源:元戎启行
当年11月,长城汽车斥资1亿美元,入股元戎启行,两者关系更进一步;部分车型还新增卓驭科技、Moment为供应商。
“长城汽车选择元戎启行,应该有技术上的比较。”一位智驾领域创业者向《21CBR》记者介绍,端到端方智驾方案,是一条新技术路线。
“毫末也转向新技术路线了。”他表示,哪怕看到新机会,要迅速转变抓到它,也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小概率事件。
现在看,毫末只能等待幸运之神的再次垂青。
3
劳而无功
过去6年,毫末智行做过许多努力,可惜劳而无功。
其总部大楼外,停着一辆无人物流车,车身涂有中国邮政Logo。记者拨打车身标注的无人驾驶客服热线,显示电话是空号。
据李纯介绍,毫末智行早期有做无人小车业务,曾跟中国邮政有接触,做了一个测试品,但不知为何双方的合作没有往下推进。
来源:记者拍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是毫末智行的第二块业务,其起了个大早,赶个赶集。
早在2023年10月,张凯就发布小魔驼3.0,号称“全球首款9万元内中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可以开展自动配送、机器人安防、清洁等服务。
官方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次提到小魔驼,是在今年5月,其现身长城汽车智慧工厂现场。
据记者测算,从2024年11月-2025年5月,小魔驼月均斩获1万订单。管理层透露过,小魔驼在商超履约配送场景,实现盈利,同样未披露具体金额。
2025年,热钱涌入无人配送车赛道,行业龙头新石器、九识与白犀牛,均获得大笔融资,较早下场的毫末智行,鲜有声量。
“长城成立这个公司,是想解决乘用车智驾问题。”李纯向记者解释,无人配送车是其第二条业务线,在主线任务未达成背景下,副线是否能够发挥价值,存在疑虑。
智驾领域竞争激烈,管理层一直未在细分场景抢到头部位置,探索出一条盈利途径,只在营销上高举高打。
备受关注的,当属AI day,首届于2021年底启动,至2023年底累计举办9届,年均三场大型活动。
“传播效果挺好,毫末在业内打响知名度,但这个项目挺花钱的。”据接近毫末人士介绍,知名度提升后,其技术能力是否匹配则存疑。
从结果来看,毫末智行没有抓住无人配送车机会,还丢掉部分大股东订单。留给它的窗口期,在慢慢收窄。
(文中李纯为化名)
图片来源:毫末智行,除标注外
办公电话:020 8739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