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揭阳日报)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000年从钓鳌桥上开始采访时,就十分注重对历史文化景区的宣传。“揭阳古八景”中,我们一路走过了钓鳌仙迹(可回看本系列报道第1站)、玉窖乔榕(可回看本系列报道第22站)、谯楼晓角(可回看本系列报道第44站)、两溪明月(可回看本系列报道第124站)、双峰晚钟(可回看本系列报道第211站)等景区。
2025年初冬,采访组来到位于古城南隅的“南浦渔歌”,这一景是如何被纳入到古八景中去的,在21世纪的今天又是如何营造成揭阳一个新的文化旅游景区呢?记者专程探访了一番。
南浦渔歌新景区鸟瞰。
01
南门渡边形成鱼市
“南浦渔歌”景区所在地,明清时期,为攀龙坊南门外南河边地段。其时,南门外有南溪渡。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南溪渡在南门官溪界,就是南门往返官溪都一带的横水渡。南溪渡因位于南城门外,亦称为南门渡。其实,这个渡口不单是横水渡,也是揭阳县城与各都以及邻近各县的长水渡。揭阳至潮阳关埠的水客运航线,揭阳至普宁县城洪阳的航线,县城至棉湖、县城至霖田都等航线,都以南门渡为出发点。各地输入揭阳的货物,大多沿南河水运航线到达南门渡口。
南浦渔歌位置图。阿龙 制图因为揭阳跟普宁的商品交易量比较多,两地客商的商品贸易往返比较频繁,所以揭阳和普宁的商会专门在南门渡建造了“揭普会馆”,协助两地商人解决做生意时碰到的一些问题。在清乾隆《揭阳县志》的城坊图上,就在南门渡东侧标示有“揭普会馆”的位置图。
南城门外至南门渡口的河滩地段,昔时为一片河边浅滩。倚城临水,为渔人泊舟之处。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觜鱼(俗称刺鱼,又名凤鱼或鲚鱼)群集,渔人捕之,日间渔舟无数。设计围捕,由远而近,敲木柝,击船板,仿平日吆叱之渔歌,然后众网渔鱼。晚间渔民则集中滩地,摊卖鱼鲜,灯火点点,弦曲渔歌悠悠悦耳,由此得名。
城里的渔民乘船由南窖和马山窖两个窖门水路进入南河捕鱼,也在南门渡口泊舟,将捕得的鱼产品带到南浦上贩卖,再由两个窖门返回城内。
据地方史籍记载,揭阳古八景“南浦渔歌”在明清时期曾有“南溪渔歌”的旧称,大概因景区位于南河边而得名吧。古人定景名时常注意到文字搭配的平仄关系,原来的“南溪渔歌”为平平平平,改为“南浦渔歌”后,变为平仄平平,较有抑扬顿挫感。加之,浦,指河边地带,比较贴近景区表达位置。因此,“南浦渔歌”就以渔人日间捕鱼吆歌、夜间集中售卖鱼鲜的独特场景、灯火点点与渔歌弦曲交织构成水乡特色画卷,成为揭阳古八景中的一个景点。
清乾隆年间,黄大鹤在修纂《揭阳县志》时,将“南溪渔歌”更名为“南浦渔歌”,并收入八景体系。南城门外的这片河滩地带,在形成鱼市之后,因渡口货物运输地因素,逐渐形成小商品市场,活跃场面比南城门内的南市还大。靠近南城门的群众逐渐有人到鱼市做生意,随后就发展到搬到城外定居。据南门社区南市巷一位80多岁的孙姓老伯介绍,清末到民国初年,就有南门孙族亲搬到南门外集市定居。
清乾隆《揭阳县志》“南浦渔歌”图。阿龙 截图02
河滩地带城镇化70年
民国二十六年(1937),揭阳县城拆除了古城墙及东、南、西、北4个城门,改建为环城公路。城里搬到渡口边做生意和定居的人多了起来,一些人更办起了小作坊,“南门外”成为城镇化的一个亮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集体企业在渡口路两边建起,有醋厂、酒厂、煤炭公司、竹器社、麻绳厂、元件厂等等,一些企业还建起了职工宿舍楼。“南浦渔歌”景象虽然不再出现,但变换为轰轰烈烈的生产生活场景。
在20世纪50年代建设水利工程引榕干渠时,在新开挖的运河新溪(水厂至南窖段)东端,将原南护城河全段和东护城河河口南段纳入,引榕干渠建成后,南窖、马山窖流入南河的河口地带成为立体河下面的小河,干渠在上,窖水在下。两个水路窖门自此以涵洞的方式与南河相通。80年代,南环城路建设南窖大桥,引榕干渠新溪驳入南护城河处改建为反虹涵,以管道的方式在南窖大桥下穿过。引榕干渠工程没有占用南浦一带的土地,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只是,南窖口和马山窖口变成低矮小涵洞,城里渔民的小船甚少由这两条水路撑出南河,“渔歌”现象也就不再出现。
南窖注入南河的窖口段成为南浦渔歌景区里的景观。
揭阳设市后,市政道路建设突飞猛进。2002年,东环城路-南环城路-西环城路被规划到新命名的城市干道望江北路中。21世纪初,随着望江北路的扩建,路南侧的南门外南河河滩地带被纳入拆迁范围,昔日的建筑物都让位于城市道路。
03
规划建设为古城游客服务中心
2012年,榕城区规划在南浦渔歌景区旧址建设新的南浦渔歌项目和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为揭阳古城游客服务中心。随后,南浦渔歌项目进入规划、设计。
2013年起,榕城区政府启动“南浦渔歌胜景”重建工程,将其纳入岭南水城文旅规划,通过景观重塑延续历史记忆。2014年,榕城区建设部门着手解决南浦渔歌历史遗留问题,形成解决南浦渔歌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并对项目前期设计进行优化。
2017年,望江北路西段(新兴-中山-西马段)建设工程竣工,原来的引榕干渠南门段,望江北路扩建工程将引榕干渠南门段裁弯截直,由新溪东端直接往东开挖新河道,直通花园新村渠道,而南窖、马山窖也在疏浚、堤围改造后直通南河,南浦渔歌景区成为四水(南河、引榕干渠、南窖、马山窖)环绕的“水城”。
引榕干渠经裁弯截直后在南浦渔歌景区北侧经过。2025年,榕城区政府网公布南浦渔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称,为落实创建揭阳 4A 级景区的目标,揭阳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拟在原项目遗址上重新规划与设计,避让市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利用之前遗留建筑进行改造建设,建设榕城区博物馆、市政广场及配套(“南浦渔歌”)等。另外,在南浦渔歌项目的西部,还将建设三层游客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接待大厅、时光隧道、文化展示区、3D 放映厅(展示文化内容)等游客体验功能和超豪华中庭空间;东区为配套建筑群,共三层,配置餐厅、工艺品、特色商品购物区、风雨连廊,中间为中心广场,项目优化市政广场、园林、绿化配套及停车场等的设计,分地上地下停车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 4700 万元,占地面积为 21245.5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榕城博物馆、中心广场及市政广场、园林、绿化配套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另外,该项目还将建设60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并配套商业餐饮等。
04
景区绿廊直达东西
2025年10月20日,揭阳发展吧微信公众号(JY Development)发布消息《长约3.7公里——揭阳将建设滨江旅游步道南浦渔歌至揭阳大桥段》:今日,关于为《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滨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子项目古城滨江旅游步道(南浦渔歌至揭阳大桥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服务》公开选取工程设计机构的公告发布。
南浦渔歌项目已建成的大楼。据项目公告内容,揭阳古城滨江旅游步道二期项目,自南浦渔歌至揭阳大桥长度约3.7千米,标准段宽度6米,包括景区步行道和骑行道,满足游客步行及骑行游览需求;利用江堤外河滩建设成带状湿地公园,提升滨江环境品质,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丰富滨江步道植物品种种植,设置木栈道,休闲步道;升级现有码头与渡口3处;增设配套服务设施等。
这一项目建成后,南河北岸绿廊,将由南浦渔歌景区,往东直抵揭阳大桥,往西直达钓鳌桥,与临江南绿廊驳接。揭阳市区“两河四岸”中的南河北岸将朝着堤围全线建成绿廊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揭阳古城“水上葫芦”地带将成为绿廊环绕的“绿岛”。
夕阳下的古城南浦。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蔡逸龙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郑楚藩摄
编辑:付依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