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跨界医美,是九州通的解药还是毒药?

11月17日,国内最大民营医药商业龙头九州通官宣,其全资子公司对奥园美谷的重整投资湖北襄阳中院裁定受理。

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却暗藏隐忧,资本市场也反应平平。重金跨界之举,难掩其在传统分销主业增长乏力之下的“转型焦虑”。

01

跨界医美的“乌托邦”

2025年4月公告预重整以来,九州通终以“白衣骑士”身份投入约7亿元拿下奥园美谷控股权。值得一提的是,奥园美谷的预重整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一方面,受理案件的法院先后三次作出预重整延期决定暗示奥园美谷的债务结构、资产状况、诉讼纠纷可能远比表面更为复杂。另一方面,最终重整方案转为更强调现金清偿。

九州通真金白银投入奥园美谷,无疑加重了自身的财务负担。但二者能否真正实现业务协同,目前仍是未知数。

2025年前三季度,九州通医美业务收入超过9亿元,仅占总收入的0.7%,但同比增长46%。其合作的医美服务机构超过1万家,网络覆盖率约六成。

不过,九州通的医美业务本质是B2B的供应链服务,扮演“卖水人”与“送货员”的角色,实为传统医药分销主业的延伸,依赖的是物流、仓储与渠道能力。

奥园美谷直接运营医疗美容医院面向的是C端消费者,核心能力在于市场营销、医疗服务与品牌运营。

尽管同属医美赛道,二者却处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能力迥异。这也成为市场质疑此次跨界难以实现“1+1>2”协同效应的关键原因之一。

此外,奥园美谷本身也并非一块能够力挽狂澜的优质资产。

2020年起奥园美谷接连亏损,累计亏损金额30亿元。更关键的是,其盈利能力远低于医美行业平均水平。与爱美客、华熙生物等上游企业动辄超过90%和70%的毛利率相比,奥园美谷医美板块的毛利率仅为40%左右,差距明显。

奥园美谷历年归母净利润表现,来源:Wind

究其根源,医美机构位于产业链下游,面临高昂的营销获客、人力及运营成本,净利率常被压缩至个位数,甚至陷入亏损。医美产业链利润格局,呈现出“上游吃肉,下游喝汤”的态势。

在此大背景下,奥园美谷原有管理团队最终无法摆脱下游深陷营销运营红海竞争九州通实质上作为医疗美容医院运营的“门外汉”,是否真能扭转乾坤

02

主业大本营的隐忧

九州通不惜重金投入一项可能难以驾驭的资产,背后折射的是其主营医药分销业务遭遇瓶颈,亟待转型,试图寻求新的增长点。

从近年财务表现来看,确实如此。

2022年起,九州通营收增速持续放缓。至2024年,同比增速仅为1.1%,创下2008年有财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九州通历年营收同比增速,来源:Wind

归母净利润虽在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已连续近两年下滑,今年前三季度降幅更是接近10%。

九州通核心业务增长,似乎遇到了天花板。无论是占据八成以上的传统分销业务,还是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总代品牌推广业务(CSO),均面临不小挑战。

具体来看,2024年,其分销业务增速不足1%,不仅低于自身历史水平,也落后于主要同行——上海医药、华润医药的分销业务增速分别为7.5%和5.2%。

同期,九州通的CSO业务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与上海医药近两倍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公司CSO业务依赖核心代理产品放量。但随着这类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逐步见顶,增长动力也趋于减弱。

而要弥补老牌产品的增长放缓,需持续引入有市场潜力的新药代理权。但在当前内卷大环境下,药企大厂或倾向于将创新药交给具备更强学术推广能力的巨头,或自建团队。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带量采购的冲击与医疗反腐的持续高压,使得CSO推广模式比传统分销业务更为脆弱。

主营业务增长放缓之下,九州通的资金流动性压力也在加大。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为30.8亿元,同比骤降三成以上。

这与其应收账款膨胀和存货高企无不关联截至上半年末,两者分别为368亿元与227亿元,合计占同期收入的七成以上。

这不仅占用大量运营资金,还可能引发经营风险。要知道,同期公司计提信用减值准备2.92亿元,资产减值准备0.87亿元对利润表现也会形成拖累。

03

集采冲击与合规利剑

近年来,九州通传统医药分销业务的持续疲软,与持续深化的医疗政策密不可分。

首先是医疗集采,其影响或早已超越“降价”本身,而是重塑了医药行业游戏规则。

2019年至今,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已进行九批十轮,覆盖374种药品,累计节约费用超5000亿元,范围从化学药扩展至生物药,规则也日益完善。

随着集采“提速扩面”,医药商业企业的盈利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医药商业公司承担垫资、终端开发、学术推广、仓储配送等多重职能,依靠药品差价与为医院垫资等方式获利。

集采之后,其垫资与开发功能被大幅削弱,角色回归物流配送本质。即便是配送,也进入微利时代。因为集采导致相关药品大幅降价,药品销售规模下降导致配送市场萎缩,配送费率自然持续走低。

十年前,商业配送毛利率平均在八个点以上,如今已下滑至四个点,国采产品配送毛利率更是低至2.5个点。

此外,集采还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公司的物流仓储业务出租率普遍下降。过去稳定的三方库出租收入,如今也因出租率降低而受到影响。

其次是医疗反腐的深入推进,合规要求日益严格。

传统商业公司的业务形态在政策高压下面临诸多合规风险。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走单、挂靠等行为成为整治重点。

2024年,九州通多家子公司因串通投标、虚假投标等违规行为,被军方采购系统列入禁入名单。其中,广州九州通被终身禁入,云南、北京等地的子公司被处以三年禁入处罚。

旗下子公司还涉嫌行贿。2025年2月,贵州九州通仁源医药因向玉屏县妇幼保健所提供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被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披露。

此外,九州通多家子公司频繁因产品质量问题受罚。据公开信息,2023年至2024年间,其位于辽宁、内蒙古、湖南等地的子公司多次因销售劣药、不合格医疗器械被查处,涉及中药饮片、化学药、体温计等产品。

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九州通在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内控漏洞。

纵观这些年的变迁,从早期“躺着赚钱”,到两票制前的“过票赚钱”,再到集采后的“日子难过”,如今在反腐与合规的利剑之下,医药商业公司赚钱愈发显得艰难。

可见,九州通的重金跨界之举,折射出在政策冲击下的主业增长乏力的焦虑。然而,医美并非万能解药,若不能真正驾驭新业务、夯实主业根基,转型之路或将愈发坎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跨界医美,是九州通的解药还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