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公众获取多样化法律内容的需求显著增加。抖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抖音上法律认证创作者数量已超7万人,包含执业律师、法学学者、公证员等专业人士,同比去年增加82%;认证作者的月投稿量同比增加49%。其中,月度播放量超百万法律内容超过5万条,同比提升66%。
在此背景下,11月24日,抖音正式出台《抖音社区法律行业公约》(下称《公约》),从账号资质规范、内容管理规范两大方面,明确了平台治理规则,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置措施。同时抖音发布《2025抖音法律内容创作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为法律内容的升级和创新提供指南,以提升平台法律内容质量,维护法律短视频科普良好生态。
出台治理规则
明确法律内容创作底线
《公约》显示,账号层面,抖音倡导专业认证,禁止未经资质认证的账号发布法律专业服务类内容;禁止对账号虚假标识、假冒或仿冒法律行业从业者、虚假认证;当账号主体资质发生变化时,需立即停止生产、发布法律相关信息内容。
内容上,《公约》表示,抖音鼓励法律创作者以事实为依据,精准解读法律法规,提供合规法律建议和服务,为用户持续提供专业、清晰、实用的优质法律内容。
抖音禁止传播缺少合法依据、虚假不实、刻意博眼球的法律内容,以防范各类误导风险、避免用户因认知错误遭受权益损害或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发布虚假误导信息、提供违法违规指引或服务、违规提供法律服务、恶意博眼球与不当营销行为等违规法律内容。
根据《公约》,法律创作者及账号如违反治理规范,抖音将视违规情节的严重程度、违规情形、造成的影响等,对相关内容及账号进行警告、限流、回收营利权限、暂停发布、永久封禁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据悉,为保证《公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抖音在出台此治理规则前,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陈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沈括等专家学者,对《公约》进行意见反馈,并前置召开法律创作者闭门沟通会,综合多方建议后完善成文。
5大方法论
引导优质内容创作
此外,抖音还同步发布了《白皮书》,从选题角度、内容深度、剪辑制作、表现力、表现形式5个方面总结了法律优质内容创作方法论,为创作者给出了具体指引。
在内容深度方面,抖音倡导法律内容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延展性和启发性,并确保真实性;表现力方面,倡导创作者尽量去除读稿感、僵硬感,放大个人特质,打造个人形象鲜明的记忆点。将综艺元素应用到普法内容创作之中的@一切皆法、深耕“硬核胜诉”系列视频的执业律师@林律来了等多位标杆创作者案例出现在《白皮书》中。
根据《白皮书》,抖音将通过“抖音精选计划”“创作者伙伴计划”等专项,持续发现和鼓励受用户喜爱的法律类创作者和好作品,并为其提供流量扶持或现金激励。
此次抖音正向指引和负向治理双管齐下,首创性地为法律短视频科普提供了创作规范,为法律知识科普行业生态良性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法律内容是连接专业法律知识与大众需求的桥梁。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期待更多丰富多元的深度法律内容涌现,将不断提供指引和资源来助力法律创作者走得更深远,同时持续加强法律内容生态治理。“平台从来不只是规则制定者,更愿做创作者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