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陶瓷换巨轮”,江苏首富的资产腾挪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尺度商业

  文 | 张佳儒

  编辑 | 刘振涛

  在很多人认知里,ST股大多是业绩拉胯、股价躺平的“问题股”,但*ST松发却似乎颠覆了这个刻板印象!

  11月25日收盘,*ST松发总市值650.4亿元,年内涨幅达68%,2024年以来涨幅更是达280%。

  二级市场的“炸裂”表现,与业绩的脱胎换骨有关。2025年中报开始,*ST松发同比扭亏,2025年前三季度,*ST松发营收117.59亿元,归母净利润12.71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水平。

  在2024年,*ST松发营收2.7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7664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7834.37万元。由于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低于3亿,且扣非净利润前后低者为负,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松发股份”变更为“*ST松发”。

  然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ST松发从“绩差股”变身“资本宠儿”,帮助公司改命的是江苏首富陈建华夫妇,他们通过一场关键资本运作“大招”,不仅为*ST松发“保壳”创造条件,更在产业布局、资本版图与家族传承上实现了“一石三鸟”的战略布局。

  4年亏6.7亿后“陶瓷换巨轮”,

  ST股业绩股价双逆袭

  2025年10月,胡润百富榜发布,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900亿元财富值位居榜单第13位,蝉联江苏首富,其财富核心来自两家A股“恒力系”公司:市值近1300亿的恒力石化,以及转型船舶业务的*ST松发。

  很多人知道*ST松发,并非因为造船,而是从陶瓷开始的。

  2015年3月,*ST松发在上交所上市,成为A股“日用陶瓷第一股”,当时公司的陶瓷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覆盖万豪、喜来登、希尔顿、万达、雀巢(中国)等知名企业。

  上市之后,*ST松发业绩波动较大,营收从2015年的2.91亿元,涨至2018年的5.91亿元的年度峰值,2022年以来年度营收均不足3亿元,2024年的营收为2.75亿元。

  利润端的表现更为严峻,2015年,*ST松发归母净利润3688.65万元,2017年涨至4574.72万元,此后未再向上突破,反而下滑至亏损。2021年至2024年,公司合计亏损6.7亿元。

  2025年4月发布年报后,*ST松发因2024年度扣非前后的净利润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收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戴上*ST的帽子。

  关键节点,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主导了一场“陶瓷换巨轮”的资本运作。

  2024年10月,*ST松发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拟置出原陶瓷相关全部资产,拟置入主营船舶及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恒力重工100%股权。2025年5月,*ST松发重组完成,由此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

  重组对业绩的影响立竿见影。2025前三季度,*ST松发营收117.59亿元,远高于2024年的2.75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12.71亿元,相较2024年实现从亏损到暴赚的逆转。

  二级市场上,*ST松发也迎来逆袭,11月25日收盘,公司市值650.4亿元,是A股市值最高的ST股。

  那么,*ST松发什么时候能摘掉*ST的帽子?

  至于摘帽时间,核心卡点并非业绩,恒力重工的业绩规模足够支撑财务指标。根据监管规则,公司在退市风险警示期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需同时满足5项条件,包括重组资产在进入公司前已在同一管理层之下持续经营3年以上。

  恒力重工2022年7月成立,待2026年披露2025年年报时,恒力重工的持续经营年限将达标。届时,只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说明,证明2025年财报符合摘帽财务条件,*ST松发即可向上交所申请撤销警示,审核通过后即可摘帽。

  资本运作“梅开二度”,

  江苏首富“一石三鸟”的战略考量

  在*ST松发的发展脉络中,陈建华夫妇主导的资本运作,并非临时起意的“保壳”之举,而是“恒力系”资本运作模式的“梅开二度”。

  这一操作的模板,源于恒力石化借壳大橡塑的经典案例。2015年8月,陈建华夫妇控制的恒力集团取得大橡塑第一大股东身份,此后推动资产置换,将恒力股份的涤纶纤维资产注入上市公司,2018年收购恒力炼化100%股权等,最终实现恒力石化的曲线上市。

  不过,与恒力石化的快速落地不同,*ST松发的资本运作周期长达6年,2018年便已完成控制权交割,为何直到2024年才启动重大资产置换?

  核心答案藏在“时机”与“资产”两大关键变量中。

  从时机来看,2018年,*ST松发虽归母净利润下滑,但实现了3763万元的盈利,也尚未陷入持续性亏损,更未触及退市风险警示,重组缺乏迫切性。

  从资产端来看,目标注入的船舶资产尚未成型。直到2022年7月,恒力集团专门成立恒力重工,并斥资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的STX大连集团核心资产,这才为后续资产注入打下基础。

  江苏首富这场酝酿六年的资本运作,最终达成了“一石三鸟”的战略成效。

  在资本层面,陈建华夫妇完善资本版图,“恒力系”船舶业务有了独立的资本运作平台,更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船舶业务的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了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产业链协同上,恒力石化的炼化产业需要大量船舶运输原油、化工品,自有造船业务可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船舶制造所需的涂料等也可由恒力石化供应。这种内部协同效应,既有助于提升“恒力系”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彼此的盈利能力。

  在这场资本运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2025年8月,陈建华之子、出生于2001年的陈汉伦成为*ST松发董事并被聘任为总经理,主导公司日常经营管理。陈汉伦也是A股少见的“00后”上市公司总经理。

  可以说,*ST松发不仅是“恒力系”的产业新平台,更是其家族传承的“实践训练场”。

  *ST松发陶瓷换巨轮,“绩差股”变身“资本宠儿”,江苏首富的资本运作大招已然见效。从保壳逆袭到产业协同,再到新生代接棒,*ST松发这枚“恒力系”新棋子已落稳,未来还能否续写逆袭故事,我们将保持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陶瓷换巨轮”,江苏首富的资产腾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