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日报
□陈建国
五年时间,它从太行山走向全国,还吸引了6000万游客!
这个秋天,晋城在各大旅游平台的预测报告中成了一个“高频词”。携程说它是酒店预订上升最快的城市,途牛将它列入暑期增长最显著的十大目的地。而在山西,一个更震撼的数字是:今年前十个月,超过6000万人次来到这里,已超去年全年。
浪潮并非一夜涌起。回望五年前,这一切已有伏笔。从2022到2024年,晋城的旅游收入实现了从112亿元到364亿元的惊人跨越。这匹曾经的“旅游黑马”,正以坚实的步伐,奔行在从区域地标到全国性文旅高地的快车道上。
晋城的“超车”,始于一条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它不仅是风景廊道,更是一条颠覆传统发展模式的“骨骼”。
它像一条金线,将33颗散落的景区“珍珠”串成项链。
它配套齐全,沿途布局了339公里慢行道、58个驿站和22个房车营地。正是这套体系,让晋城作为“全省唯一”,入选了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
路通了,格局就活了。晋城以“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顶层设计,将A级景区从27家猛增至64家,跃居全省第一。更一举实现了山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零的突破” ——太行锡崖沟。
产业的宏大叙事,最终要落在具体的人身上。晋城文旅的五年,也是一场深刻的“人的运动”。
“百村百院”工程,建成了100个康养特色村和100处院落。它带来的不仅是3100余万人次的观光客流,更是8.1万人的返乡就业创业大潮。
这背后,是无数个曾经“出走”的年轻人,如今回到家乡,将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用新的方式讲述故乡故事。这场浪潮,直接带动了50余万农村人口增收,让文旅康养成为有温度的富民产业。
如何让古老的“东方古堡”闯入年轻人的旅行清单?晋城的答案是:拥抱流量,主动“破圈”。
当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网时,晋城迅速推出“跟着悟空游晋城”,将玉皇庙、铁佛寺的文化密码与游戏场景深度绑定。成千上万的游戏粉丝,循着虚拟世界的线索,来到现实中的晋城打卡。
与此同时,“跟着演唱会游晋城”“跟着赛事游晋城”系列,精准抓住了“粉丝经济”和“票根经济”,推动晋城品牌从一个区域标识,向一个全国性IP跃升。
辉煌“十四五”收官,“十五五”的蓝图已挥毫泼墨。晋城文旅宣布,将启动“三大行动”:景区提质,全力冲刺王莽岭、司徒小镇的5A级景区创建;度假区升级,在太行锡崖沟国家级度假区基础上,推动太行古堡、凤城康养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巩固“1+10”的度假区矩阵;乡村赋能,让“晋城乡村”本身,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品牌。
在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的同时,晋城更没有忘记让本市市民的文化生活“富起来”。基于今夏露天演出吸引20万观众、线上点赞近500万的成功经验,晋城市文旅局局长王毅提前“剧透”了2026年的文化惠民计划:除了持续举办精品剧目展演、民俗巡游等品牌活动,更将创新推出“市民文化夜校”。
这所“夜校”将依托全市文化馆系统,开设艺术普及、生活美学等课程,旨在打造“家门口的人民终身美育课堂”。从服务游客到滋养市民,晋城正试图构建一个内外兼修、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据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