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贵州以智能化为抓手,在提升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工业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绿色化发展,不断夯实工业绿色基地。
在六盘水市盘州市,这座超超临界电厂正稳定运行。相比传统火电厂,使用“超超临界”技术的发电厂用煤更少、碳排放更低,供电煤耗可节省约10%左右。
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工作人员秦凤立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工作人员秦凤立表示,“超超临界”技术相当于用更高的温度与压力,让1吨煤多发300度电,更让每度电碳排放少约44克,按电厂年发电量50亿度电算,一年相对普通机组能减碳约22万吨。
为了让低碳发电从单个项目向全域性升级,六盘水积极推动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应用,在建的盘南2×660MW低热值煤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便是应用场景之一。
中电建盘州低热值煤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段云龙中电建盘州低热值煤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段云龙告诉记者,项目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性,让低热值煤转换为清洁电力,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消耗360万吨低热值煤,发电量每年可达60亿度电。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双机投运,建成投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减碳价值。
目前,六盘水市有火电站7个,装机达1010亿千瓦,发电量309.79亿千瓦量,其中,超临界机组占比达31.58%。今年计划累计发电量达540亿千瓦时。
在贵阳这家电池研发生产企业,每2分钟就有一款电池包下线,日均产能达320个电池包,年产量稳定在18万套。除了利用数智化提升效率,企业还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今年,企业获得“贵州省绿色工厂”称号。
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质量模块负责人张嘉鑫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质量模块负责人张嘉鑫表示,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企业认真贯彻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理念,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我们会协同零部件供应链进一步落实本地化发展,实现绿色供应链,实现“零碳工厂”。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这家光伏玻璃生产企业,产线正高速运转。近年来,该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持续推进技改工作,提升产能、降低能耗。
黔玻永太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深加工部部长张兴平黔玻永太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深加工部部长张兴平说:“钢化炉的电耗方面,如果每个班的产能在7500片,每平方的电耗要达到1.7度电,现在生产线技改完之后,每个班是9500片,钢化炉的每平方的电耗在1.2度电。”
今年4月份,公司还利用厂房屋顶空间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自给。
“十四五”期间,贵州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8家、绿色工业园区2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绿色正成为贵州工业发展的底色。
来源:贵阳台 王宏尹 梁 栋 六盘水融媒 李盈莹 徐文广 左 宇 雷 毅 黔东南融媒 龙思全 杨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