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实药社)
2025年11月18日,生物制药行业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箭头制药(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正式宣布,其重磅 siRNA 药物 REDEMPLO®(plozasiran) 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饮食辅助疗法,用于治疗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CS)成人患者。
根据公司官方新闻稿,REDEMPLO是首款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FCS的RNAi疗法,患者仅需每三个月接受一次皮下注射。公司公布的批发采购成本(WAC)定价为每年6万美元,并采用“统一价格”模式。此举标志着箭头制药成功从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蜕变为拥有商业化产品的生物制药企业。
该批准基于III期PALISADE试验的积极数据,显示plozasiran能显著降低FCS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达80%。行业媒体Fierce Pharma分析指出,REDEMPLO的上市及其仅为竞争对手十分之一的激进定价,将直接挑战Ionis Pharmaceuticals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Olezarsen(年定价高达59.5万美元),预示着罕见血脂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竞争加剧。
2025年8月,赛诺菲与箭头制药的子公司维亚臻(Visirna Therapeutics)签署资产购买协议,获得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plozasiran的权利。根据协议,维亚臻将获得1.3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在plozasiran在中国大陆的各种适应症获批后获得至多2.65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
01 商业破局:差异化策略与前瞻性布局
作为箭头制药的首个商业化产品,plozasiran被公司寄予厚望。其成功不仅在于填补临床空白,更在于为公司后续管线铺平道路。
商业化策略上,箭头制药采取了清晰的“由小到大”路径:首先攻克FCS这一罕见病市场,建立临床口碑和报销模板;随后将目标拓展至患者群体更为庞大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市场。这种策略既能通过罕见病快速上市,又为未来收入增长预留了巨大空间。
在定价方面,箭头制药采取了颠覆性的市场策略。其公布的每年6万美元的“统一价格”,显著低于竞争对手,这既可能加速医保覆盖和患者可及性,也为后续拓展至患者基数更大的SHTG适应症时提供了价格弹性。分析师认为,这一明智的定价策略是其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plozasiran验证了箭头制药技术平台的成熟度。其与Sarepta Therapeutics就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1)疗法ARO-DM1达成的合作,在2025年7月触发了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进一步证明了其平台在肝外组织应用中的潜力,为后续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肥胖症的管线开发奠定了基础。
02 生态构建:从财务稳健到全球拓展
Arrowhead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收入5.43亿美元,第三季度收入2776万美元,研发费用同比增至1.93亿美元(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2025 Q2/Q3报告)。这一数据反映其专注于管线推进,尤其是REDEMPLO的商业化准备。
箭头制药的财务稳定性因其与Sarepta的合作而显著增强。这一合作不仅提供了短期资金支持,更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了确定性。
公司与Sarepta的合作关系强化了其财务状状况,为运营提供资金直至2028年,涵盖多个潜在商业发布。此外,箭头制药已从合作关系中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提供了财务灵活性。
近期,公司与Sarepta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25年7月,箭头制药针对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1)的研究性RNAi疗法(SRP-1003或ARO-DM1)在1/2期临床试验中达到首个入组目标,触发了Sarepta支付1亿美元里程碑款项。
分析师指出,REDEMPLO的定价策略(6万美元/年)可能为后续适应症(如高甘油三酯血症)提供收入弹性。
03 中国机遇:国内药企加速布局siRNA赛道
目前全球共有7款小干扰RNA(siRNA)药物获批上市。
求实药社整理
同时,中国药企也在siRNA领域快速跟进,中国尚无自主研发的siRNA药物获批上市,但多家药企已布局这一前沿领域,部分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求实药社整理
综合来看,当前中国siRNA药物的研发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聚焦常见慢性病:与全球早期siRNA药物多针对罕见病不同,国内药企的研发管线更侧重于高血压、痛风、乙肝、高脂血症等患者基数庞大的常见病领域,这更符合中国的疾病谱和市场特点。
技术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siRNA药物的核心难点在于递送系统。目前,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肝靶向递送技术已成为肝源性疾病在研药物的主流平台。此外,国内企业如圣因生物更因其创新的肝外递送技术,与礼来达成了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彰显了国际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
“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通过类似赛诺菲引进plozasiran的模式,将全球创新疗法快速引入中国;另一方面,本土企业也积极通过海外授权(BD)将自主知识产权管线推向全球。例如,舶望制药就与诺华达成了高达93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创下了中国生物科技公司BD交易的新纪录。
04 未来赛道:广阔前景与技术挑战并存
随着plozasiran的成功上市,siRNA疗法的商业潜力得到进一步验证。然而,这条赛道既充满机遇,也布满挑战。
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诺华公司的siRNA药物Leqvio(inclisiran)在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5.55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充分证明了这类药物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商业价值。从罕见病到常见病的拓展,已成为行业明确的发展趋势。
然而,技术挑战依然严峻。siRNA药物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序列设计、化学修饰、递送系统优化等多个维度。其中,肝外组织的靶向递送仍是行业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谁能在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谁就能占据下一代siRNA疗法的制高点。
此外,随着入局者增多,差异化竞争变得愈发重要。箭头制药的plozasiran凭借其卓越的疗效、便利的给药频率和颠覆性的定价策略,为行业树立了差异化竞争的标杆。未来,明确的临床与商业双重差异化定位,将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