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新质生产力引领转型 北京印刷业推进数字化、文化融合与绿色发展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承载着文化传承与人类文明互鉴的使命。从雕版印刷到数字智能时代,印刷业不断迭代,守正创新。立足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定位,北京印刷业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推动传统印刷向数字印刷、文化印刷、绿色印刷发展。近期,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印刷企业,从数字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到文创产品的巧思设计,再到绿色车间的低碳实践,多角度探访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的北京答卷。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印刷车间。科印传媒供图

赋能产业变革,数字印刷追求“个性化”

传统印刷的生产模式是大规模批量复制,难以满足当下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的市场需求。近些年,北京印刷企业以数字化为核心,对生产流程、服务模式、产业生态进行全链条重构,破解工业化生产与个性定制的矛盾。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便开启数字化转型,打通与出版社、电商平台的数据链路,实现“一本起印、本本不同”的按需出版服务,推动图书新零售模式落地。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表示:“我们从一家传统工厂转变为全流程数字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升级、机器换芯,而是体系化重构。”

在北京捷迅佳彩印刷有限公司,个性定制、柔性生产的场景则更加多元,人们可以在线上平台实现各种各样的“一件起订”,比如一本家庭相册,一个礼盒包装,甚至是一款文创IP衍生品。不仅如此,在“双轨按需服务”模式下,捷迅佳彩印刷同时可承接数十万、数百万量级的批量生产,灵活适配不同市场需求。

2024年,《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发布,提出北京将培育遴选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与优秀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智造”新经验、新模式。王志强说:“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数字化在印刷产业发展中已经不可替代。”

开发文化融合产品,跳出印刷传统框架

“我毕业后就来到地大彩印,投身于印刷行业。在这里,我找到了对文化产品的热爱。”入行以来,北京地大彩印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宏悦不懈追求着文化产品的创新,让地大彩印跳出单一制造工厂的局限,成为与文化产业同频共振的全案服务商。

宋宏悦介绍,在地大彩印,除了印刷制造端,前端创意设计、工艺研发的提案团队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如何通过巧妙的印刷工艺技术把抽象的创意设计理念转化为实体产品,地大彩印有自己的答案。“要做好印刷,就必须打开眼界,更深入地学习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宋宏悦认为,能读懂潮流文化和粉丝经济,对企业至关重要。

这样的文化融合探索,在北京印刷业内并非个例。北京华联文化印刷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文创设计团队,业务能力涵盖平面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以及展览展示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朱敏说:“我们践行‘印刷+’服务模式,从传统加工向新印刷、新服务方向转变,为文化产业领域持续创造价值。”

从《千里江山图》手卷复刻品到各类藏传唐卡,从石墨烯加热画到非遗纸雕艺术文创,从二次元的青春潮流到新国潮的文化自信,这些北京印刷企业跳出制造加工的传统框架,捕捉文化市场新风向,在文化融合中拓展产业价值边界,以文化融合为突破点,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全链条绿色化,助力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集约化和内涵式升级发展。

从2016年开始,北京顶佳世纪印刷有限公司先后分成三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200万度,年减碳量超千吨。走进工厂车间,内部采用LED照明,做到集中供墨、供气、加湿处理。据介绍,这家企业每年都保持着上千万元的绿色技改投入力度。顶佳印刷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顶佳印刷而言,绿色生产不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切实尝到了践行环保的甜头。”

北京顶佳世纪印刷有限公司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科印传媒供图

十余年的探索,让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检测检查”的全链条绿色化。2015年,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建立了能源绩效考核制度,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逐步建立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数字化管理。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敏介绍:“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就会针对性地从减少碳排放量的角度考虑,如倡导低墨位、减少塑料制品,采用简约装帧等,减少非必要工序的绿色产品开发。”

从千年印刷文明演进至今,北京印刷业以数字化赋能生产,以文化融合拓展价值,以绿色转型筑牢根基,在守正创新中完成产业生态重塑,在融合共生中拓宽发展边界。宋宏悦说:“我相信,未来的印刷产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新质生产力引领转型 北京印刷业推进数字化、文化融合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