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文景西区社区的“便民集市”上人头攒动。未央法院汉城人民法庭的干警们被居民们团团围住,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婚内房产纠纷到小产权房维权,不一而足。
“法官来到家门口,用我们听得懂的话讲法律,实实在在!”一位刚咨询完的居民感慨道。这正是未央法院深入开展“走!到群众中去”活动,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今年4月以来,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提升全院青年干警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效能,未央法院以能力作风建设为目标,以法官释法明理为实践,开展“走!到群众中去——‘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暨青年干警作风提升系列活动”。通过构建科学谋篇布局、延伸服务触角、提升作风能力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未央特色的实践样本,切实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
谋篇布局强根基,推动群众路线落地生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人民司法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法院工作,就要始终保有为民情怀。我还记得当年夏天炎热,交通不便,我们穿着老式制服、戴着大帽檐、骑着自行车下乡调证,就是要走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听取民声,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帮助到老百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就觉得工作特别有意义!”在法院工作36年的老法官李甦,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会议上动情地回忆。
“听着前辈们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我会始终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做一个有信仰、有温度的法官。”刚入额的法官王雨昕在学习会上深受触动。
这是今年4月份未央法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所举行的一场活动。为了激发青年干警的活力,未央法院科学谋篇布局,成立青年干警理论学习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打造“学思践悟”的理论学习模式,推动干警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上双提升,为深入服务一线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本领基础。
五四前夕,未央法院党组向全院青年干警发出“以释法润民心 以行动强作风”的倡议,开展“走到群众中去——‘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暨青年干警作风提升系列活动”,鼓励青年干警走出方寸法庭、走进烟火人间、走到群众身边。制作发布《走!到群众中去》专题视频,讲述未央法官扎根群众、释法说理、解百姓心结的故事,持续传递司法为民理念。扎实推进“‘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法治文化品牌创建提升,推进全流程释法明理,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暖人心”的解决方案,缓和当事人对立情绪,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以来,未央法院紧扣群众需求,依托“云端课堂”“法律讲堂”“以案释法”等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188次,让法治的“种子”在群众中深深扎根、蓬勃生长,
深入一线解难题,延伸服务触角精准发力
走到群众中去,走进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
盛夏的东风村,法官唐楠楠在村委会旁的大杨树下开启了一场巡回审判。
原告甲某与被告乙某因一笔5万元的借款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双方因缺乏书面借据及还款记录,对借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各执一词。
“原告被告,你们双方二十多年的老街坊、老朋友了。从微信聊天记录看,当时被告确实遇到了困难,原告也是慷慨解囊。利息我已经算清楚了,但为了这点钱伤了老朋友的和气,实在不值得!”
听了法官的话,被告羞愧地低下了头。“我听明白了法官,我同意还钱。”
“本以为要争个面红耳赤,没想到法官说得这么明白。前期立案的时候,‘释法明理室’的同志也给我解释过了,我没意见,就按法官说的办!”原告韩阿姨心里也踏实了。
巡回审判一小步,基层治理一大步。
法官助理趁热打铁,针对民间借贷常见风险现场“以案释法”:“大爷大妈,收条、转账记录是重要证据,口头约定一定要谨慎!”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法条解析,提醒村民增强证据意识与法律观念。
一场庭审,一堂普法课,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度。
未央法院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主动破除“坐堂问案”思维,以专业和热忱践行司法为民初心,走到群众中去。全院各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巡回审判、释法明理、普法宣传工作送到社区网格、企业车间、校园课堂,说群众能听懂的语言、写群众能理解的文书、判群众能接受的案件,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每一个裁判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让每一次调解都浸润着司法的温情,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将实质解纷理念贯穿司法活动始终,切实以法治清风沁润民心。
工作开展以来,全院涌现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法官。未央宫法庭杨金翠法官被华商网“承五四星火 筑法治根基——新时代青年法律人的‘微光’答卷”栏目采访报道,崔小梅法官被陕西新闻“凡人微光”栏目报道。未央宫人民法庭以释法明理“三步走”工作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被最高人民法院拟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深化作风促效能,提升司法服务质效水平
未央法院将司法为民作为作风能力提升的最终落脚点,要求干警时刻保持高度责任感,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
“等待开庭的时候,我看到法庭门口小黑板上挂着的《便捷诉讼须知》和法官企业微信号,觉得能遇到这样为当事人考虑的法官很感动。”来找法官交材料的包律师说道。
“能看出来法官很真诚,作为法律共同体,我们能够理解法官的忙碌和压力,也体谅法官的不易。”旁边等候的一名律师表示认同。
“我觉得未央法院真的做到了‘如我在诉’,这些切切实实的举措,让我觉得办事整体的体验感很好!”赶来开庭的当事人小方,向我们展示法官企业微信里发给她的开庭提示和全程的释法说理。
人民有所呼,法院有所应。
今年以来,未央法院对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增加“司法公开”“便民服务”板块,公开法官企业微信公众号和执行法官接待日,公布审判执行部门法官联系方式和执行法官固定接待日,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案件查询窗口和立审执监督窗口,公布查询和监督电话,对投诉监督事项进行一站式接收、登记、跟进与实质处理。为携带导盲犬的残障人士提供便捷安检,让司法文明不仅体现在庄严的法庭上,更蕴含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当中。《法院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得到人民法院报公众号刊发报道。
今年以来,全院干警司法作风持续转变,履职能力切实增强,共有12个集体、97人次获得上级表彰,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
走,到群众中去!
当法官的脚步丈量街巷里弄,法治便有了生长的土壤;当司法服务贴近群众浸润民心,法治便焕发出新的力量。
下一步,未央法院将持续以“走到群众中去——‘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暨青年干警作风提升系列活动”生动实践为契机,锤炼干警“能调善断”的本领,涵养“躬身力行”的情怀,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和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贾珮椄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