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温陵乘风起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新闻第一站

温陵乘风起

——福建省泉州市政府采购改革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郑杨 马金眈

德化温润的白瓷、安溪叠翠的茶山、惠安沉雄的石雕……福建泉州,别名温陵,向海而兴,这片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的土地,市场活力汹涌澎湃。“泉州制造”的血脉循着海上丝路,在国内外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奔流,其间始终贯穿着政府处理五大关系的发展理念、蕴含着积极大胆的改革智慧。当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福建省泉州市财政局更以“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关系”的实践自觉,将政府采购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号改革工程”,在方寸屏幕间开辟出一片治理现代化的新战场。

投诉维权的“数字跃迁”

登录福建省政府采购网,电脑显示器上新上线的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系统便映入记者眼帘。屏幕内,几条投诉案件的处理进度实时更新。

“近年来,我们正在探索政府采购在数字时代的‘为’与‘不为’。”泉州市财政局林臻强说。

“以前提交投诉,供应商提供一大堆纸质材料,现在就像网购售后一样方便!”在泉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边讲述边演示:供应商通过政府采购网的在线投诉模块上传材料,系统自动生成文书模板,短信实时推送办理进度。

自2023年10月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后,泉州市财政局与技术团队打磨系统,针对流程设置、文书模板等提出多项修改建议。2024年5月12日,电子化投诉模块正式上线,实现了快捷便利的“一网通办”。系统上线以来,已办理18起投诉案件。

“但部分供应商对电子渠道的操作流程等还是不够了解,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引导。”林臻强说。为此,泉州市财政局通过短视频、泉州通客户端、手册多渠道宣传,把电子化投诉试点纳入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创新行动,甚至将试点范围扩大至12个县(市、区),以“技术+制度”双轮驱动破局。

当然,在系统运行的同时,一场关于制度建设的讨论也在进行。

电子化投诉如何运作有序?与传统方式冲突时如何界定?这是诸多用户的疑惑之处。为了给电子化投诉应用提供规范化制度支撑,泉州市财政局多方征求采购人、代理机构、供应商等相关市场主体意见建议,与法律顾问团队、系统运维方讨论修改完善,2024年6月正式印发《泉州市政府采购电子化投诉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电子化投诉概念、提起途径、处理程序、投诉文书范本等,做到技术保障与制度规范并行。

从“制造”迈向“质造”

在晋江市磁灶镇福建华泰集团,记者看到两名检测员正在对一批TOB新型生态环保陶板进行检测。“现在各级政府采购都会优先选择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不少项目甚至把‘绿色认证’列为投标的必备条件。”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助理陈岚波进一步说明,“这些证书不仅是投标时的加分项,极大提升了我们的中标机会,也推动我们完成了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从源头上促进了企业的绿色转型。”据悉,在泉州这样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企业已超过160家。

作为获批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的新试点城市,泉州市财政局在部门协同、政策落地与项目推进等方面,积极联动市工信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协同机制。

但深度协作仍需探索。林臻强表示,下一步要积极探索建立部门协同协作机制,谋划设计配套支持政策,合理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

当然,泉州的亮点不仅体现在“绿色足迹”的清晰可溯,更表现于“泉州制造”的品牌方阵正走向“云端”市场。

2024年底,泉州申报德化陶瓷、安溪茶叶、惠安石雕三大品类入驻省级网超特色馆。这些承载着非遗技艺的产品,首次通过官方采购平台实现系统性、规模化推广。

   “产品扩容与优化还需进一步打磨。”林臻强对记者说,泉州市财政局将总结试点经验,合理有序地引导更多具有品牌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产品上线网超特色馆,让特色馆从政府采购延伸至更广阔的市场。

“四个率先”的泉州实践

在安溪县政府采购纠纷调解委员会,一场招标争议调解已落下帷幕,采购人、供应商在调解员主持下坦诚交流,很快便达成和解,从前端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这是泉州在全省首创的政府采购纠纷行政调解机制,通过“监管部门+行业专家”的联合调解模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样以安溪县为试点,泉州市率先将绩效理念融入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推动政府采购从“重程序”向“重结果”转变。目前,一份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作为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重要抓手,泉州还推出远程异地评审“1+4”模式——在市级设立一个评审中心,在晋江、惠安、德化、安溪设立四个分中心。2025年实施二期扩容后,在市本级和南安市新增6个单元舱,累计单元舱数量达到36个。

“评审专家在分散独立的单元舱内通过专用系统进行‘不见面’评审,评审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及对话均全程留痕、可溯,有效杜绝了‘熟人圈’‘关系网’的干扰,让政府采购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晋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吴燕如表示。

此外,全面取消投标(响应)保证金,并将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从10%降低至2%,是泉州又一项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举措。这项改革直击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痛点,有效缓解了供应商,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占用压力。

泉州的探索印证了“小切口”改革的能量:电子化投诉试点为全省铺路探路,网超特色馆带来了乡村振兴与品牌升级的可能,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全省政采效率“质”的提升。当政府采购的每一环节都被点亮,当“泉州制造”借助政采东风驶入发展快车道,这些散落在政府服务窗口、企业办公室、资源交易中心的改革碎片,正拼合成一幅“阳光采购”的全景图。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温陵乘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