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五花山色二龙山。
英杰温泉温暖冰雪季。
宾西国家级经开区提升承载力。
二龙湖景色秀美。
虾稻共作,一田双收。
“大风车”叶片助力风电产业。
果菜采摘打开乡村振兴增收路。
刘婧婧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工业向新提质,宾西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基础稳固,“四个农业”加快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以上;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向上向好,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十四五”期间,宾县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也为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牢固基础。
未来五年,宾县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兴业、优农、融旅、旺商、强区、靓城”总体思路,加快建设产业强县、农牧大县、文旅名县、商贸旺县,着力打造哈东现代产业集聚地、市郊文旅康养优选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地,聚力创建美丽宜居新城。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人民民主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开拓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
坚持不懈提升产业能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强劲动能,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宾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总额突破20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农业基础稳固,“四个农业”加快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以上,蔬菜、食用菌、肉牛、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向新提质,宾西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株洲时代新材、大唐风电等41个产业项目落地投产,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文旅蓬勃发展,谋划实施精品项目20个,实现旅游总收入9.05亿元,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7.1%。
“十五五”期间,宾县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做大做强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度融入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以产业振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宾县将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与企业梯度孵化,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与竞争力。围绕高温喷涂、超硬材料等细分方向,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推动种业创新与生物制造等领域做优做强。促进中药传承创新与医美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大健康产业整体提质升级。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点。谋划建立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为未来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宾县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推动农副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包装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可循环快递包装,构建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积极发展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水泥风电塔筒、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产品等新型建材研发与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水平,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现代建材产业集群。
在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宾县将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扩大优质市场主体规模,分领域推动现代物流、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优化商业网络布局,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健康发展。
宾西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将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全面提升园区要素保障与综合服务能力。深化“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运营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施“满园工程”与“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加强同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联动,深化与“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产业科技合作,着力打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引领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未来,宾县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为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组织重点企业和专家围绕前沿技术、市场趋势、政策导向等方面研讨,公开募集科研团队,在高端食品制造、智能农机制造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体制创新,更好满足战略需求。
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宾县聚焦创新要素,强化产业协同,紧盯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专业化的中试熟化基地、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为实验室成果提供工艺放大、技术验证等服务。支持县内龙头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激发产学研各方主体积极性,共建共享创新平台。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宾县集聚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布局建设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迭代熟化。实施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发展科技服务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资源就地利用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落实更加便捷的人才安居政策,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促进人才交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五”期间,宾县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铺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
“十五五”期间,宾县将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打造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深入落实省新一轮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大面积提升单产,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扶持、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多措并举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完善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粮食减损能力。
统筹发展“四个农业”。做强科技农业,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赋能现代农业,大力推广高端智能适用农机装备应用。做大绿色农业,加快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绿色生态农业,做大做优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做精质量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评价、认证、追溯全链条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优品牌农业,实施品牌强农行动,聚焦多样化市场需求扩大定制农业规模,持续叫响二龙湖鲢鱼、庆红烧鸡等知名品牌,打造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农业品牌体系,推动更多本地特色农产品进入全省“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农业品牌矩阵。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以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立足宾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延伸产业价值链,推动县域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坚持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生猪稳定供应,巩固肉牛产业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菌、林药、林菜、林果、林下养殖等产业。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寒地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夯实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根基。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动推进省级精品村和市级星级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构建村美民富、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聚焦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五五”期间,宾县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宾县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完善人力资源供应匹配机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鼓励引导自主创业、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机制,破除就业歧视,营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影响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综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优化工资收入分配,健全与贡献相匹配的薪酬激励体系,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宾县”建设,以医共体建设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可触可享,扎实履行安民之责,用心办好利民之事,将一份份民生清单兑现为现实图景,交上一份让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宾县将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干劲,激发全县干事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加快把擘画的高质量振兴发展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