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
松光里书店成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地标。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
老道外大戏台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哈药六版画博物馆成热门打卡地。
天恒山秋色。
■本报记者 杜菲菲/文
王旭 牛金梁 杜菲菲/摄
百年底蕴焕发时代活力,文旅融合绘就发展新篇。
在道外区,丰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水风光、地道的市井味道,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现实动能——
今年上半年,道外区接待游客人次与旅游消费额分别同比增长19%和29%。国庆中秋期间,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到访量同比增长超105%,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1万人次;天恒山累计接待游客4.1万人次,哈药六版画博物馆参观人数同比增长26%,多项数据创历史同期最佳。
近年来,道外区紧抓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的机遇,深挖自身资源禀赋,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围绕“穿越古今的巷陌庭院、融汇中西的奇幻旅程、望山见水的休闲去处、烟火情怀的市井人生”四大主题,持续培育新业态、新场景,塑造“情怀老道外·地道哈尔滨”特色文旅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前来领略独特的历史韵味与人文风情。
传承文脉
以文塑旅赋能内涵式发展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更拥有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为深耕做优这一核心文旅IP,道外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一个文化特色鲜明、业态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的文化会客厅与城市新名片。
为系统梳理地域文化脉络,道外区邀请地方文史专家成立哈尔滨市城源历史文化研究会,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民族工商业发展、历史文化文艺创作等方向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开埠文化、闯商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文旅融合注入深厚学术支撑。
同时,街区积极引进松光里书店、老道外匠人巷等文化项目,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在此开展技艺展示与传习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场景中焕发新生。松光里书店作为街区一张文化名片,近两年累计上架图书达15万册,推出文创单品1378个,线上内容传播量突破2.3亿次;薛以恒沙画创意设计中心、老街泥匠工作室则以沙画、泥塑等手作技艺为媒介,讲述道外故事、传递城市魅力,创作故事屡次登上央视等媒体平台。
多元文化交融间,音乐文化也在老街区绽放着别样风采。靖宇街上,提琴快闪秀精彩呈现,《龙的传人》《歌唱祖国》的动人旋律,激扬浓浓爱国情,吸引往来游人驻足欣赏;老道外大戏台中央,主题演出如约上演,台下掌声阵阵,欢声笑语不断;在庭院街巷间,街头音乐节、阳台音乐会、国风快闪秀等接连登场,年逾百余场的惠民展演,让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展现哈尔滨音乐文化魅力的生动窗口。置身其中,文化气息与市井温度扑面而来,体验感丰富而独特。
业态焕新
场景营造激发消费活力
老字号组团回归、新品牌竞相入驻、特色场景持续迭代……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从唤醒味蕾的传统美食,到适合拍照打卡的网红布景,记忆点与体验感不断升级,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中华巴洛克’,一天一个样,越变越像样!”
围绕激活历史底蕴、重塑消费空间的目标,道外区重点推动一批老字号品牌回归并实现创新发展。承载哈尔滨人记忆的三八饭店,自今年1月回归街区以来,持续打造影院餐厅、文化长廊与主题套餐,国庆期间日均接待顾客约300桌,较“五一”假期增长15%;老字号同发面馆开发出30余种面品及熏酱、饺子等特色产品,客流量实现倍增,年轻消费群体占比显著提升。一个个经典“老味道”在新时代的消费浪潮中,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服务“上心”
优化体验温暖游客旅途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吸引力与商业能级,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统筹引进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活力的新品牌,激发消费新活力。红门御宴、打包幸福、杜漫西餐、芊潼酒店等新势力陆续入驻,不仅丰富了街区业态,也有力拉动消费升级。其中,“网红麦当劳”自4月营业起,便迅速以历史建筑风貌与现代品牌交融的特色形象,走红社交平台,近日的冬日主题换装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成为街区标志性打卡地之一。
此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推出主题场景,有效提升游客参与感与停留时长。老字号“老鼎丰”完成升级改造,在二楼增设黄包车体验陈列、哈哈镜等设施,营造互动情境;“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巨幅国旗装置、“飘雪小院”与你共白头等新晋打卡点一经亮相便广受欢迎。商家共为、致力于“一步一景”的创意布局,有力促进了街区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走累了进来歇歇脚,真的很暖和!”走进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新增设的“暖亭”,来自广东的杨女士连声称赞。
道外区坚持从游客实际需求出发,系统推进服务与设施升级。多功能游客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全力传递“道外人不外道”的暖心服务。街区还同步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在靖宇街、南头道街、景阳街前广场、南勋街等区域新增照明点位,营造夜游氛围。此外,交通指引标识优化、停车位增设、卫生间升级等举措,也让游客游览更便捷和舒适。
道外区还紧扣“全域覆盖、精准发力、长效管控”目标,以“绣花功夫”推进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秩序集中整治,面对暑期、节假日等旅游高峰,组织区直机关志愿者参与街区志愿服务,协助完成垃圾清理、秩序维护、诉求响应与游览引导,共同营造整洁、文明、有序的街区环境,以服务更“上心”,赢得游客更舒心。
提质升级
打造全市重要旅游承载区
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大幕初启,道外区精心策划的多项活动也将亮相,诚邀游客朋友共赴一场冰雪与文化交织、激情与浪漫共融的冬日之约——
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80年代时光冰场”、冰雪IP“雪球妮姆”及存雪游戏区等场景将不断上新;
在松花江畔,公益冰场、哈尔滨首届冰雪汽车“冰超”赛事将燃动冬日激情;
哈药六版画博物馆将推出“冰雪奇缘”系列主题活动,天恒山也将持续打造集滑雪、休闲、度假、健身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道外区将严格落实“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一横一纵”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以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IP,深挖道外区特色文化内涵,加快推动区域各景点、景区及周边串点成线、提质升级,打造全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承载区。
百年道外,向新而行。道外区将持续以文旅融合为笔,绘就传统与现代交织、情怀与活力共生的长红图景,添彩高质量振兴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