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宜君:创新开展“1136”模式 打造社会救助新样板

  近年来,宜君县聚焦困难群众与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以机制重构为核心、流程优化为抓手、资源统筹为支撑,创新推行“1136”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推动救助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滴灌”升级,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宜君样板。

  近日,在宜君县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耐心指导居民操作陕西省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讲解救助申请流程、政策标准等内容。这一幕,正是宜君县“1136”模式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1136”模式即:“一个专班”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医保、教育等部门成立专项专班,建立“统一认定、分类实施”闭环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协作流程,实现救助资源高效调配。“一张网”筑牢精准救助数据底座,依托陕西省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实现救助信息互联互通。“三个并轨”提升救助服务便捷度,动态监测并轨,简化申请流程,实现“一次填报、全网通办”;救助对象认定并轨,以低保边缘家庭收入为统一标准,杜绝“漏保”“错保”;管理服务并轨,线上结合“e救助”微信公众号,线下设立社工站、组建志愿服务队,构建“线上+线下”联动体系,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六张清单”推动救助管理标准化,梳理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清单》《特困供养人员清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清单》《融救联助社会力量服务清单》《救助政策清单》《部门帮扶责任清单》6张核心清单,让救助靶向更准、效率更高。

  乡镇社工站与志愿服务队成为“1136”模式落地的重要载体。在哭泉镇社工站,各类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更成为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救助需求的“前沿窗口”,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困难;在云梦乡,困难群众应急响应队与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暖心帮扶,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关怀。

  “多亏了民政干部和志愿者的帮助,帮我们家渡过了最难的时候。”云梦乡南斗村困难群众余秋香动情地说。此前,余秋香因老伴患病,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云梦乡民政干部通过“1136”模式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发现其困难后,第一时间入户核实情况,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目前其老伴正在积极接受治疗。

  “自从‘1136’模式推行以来,我们通过线上医保预警、线下走访排查等多种渠道,精准获取困难群众数据,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落实救助政策,全力帮助群众渡过难关。”云梦乡民政干事王喜乐介绍,除政策帮扶外,困难群众应急响应队与志愿服务队还为困难群众提供居家保洁、心理慰藉、陪伴照料等暖心服务,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政政策的温暖与社会的关爱。

  数据见证成效,温情彰显担当。截至10月底,宜君县农村低保保障3758人,低保边缘家庭保障人口增幅升至5%,特困供养对象保障、临时救助发放比例稳步提高,新增刚性支出困难家庭9户30人,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我们将持续深化‘1136’工作模式,以数据赋能精准救助,以温情传递民生温度,不断优化救助流程、拓宽救助渠道、提升救助质效,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宜君县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主任王芹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宜君:创新开展“1136”模式 打造社会救助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