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连跌5天,中证全指合计下跌-5.05%,是本轮牛市以来跌幅较大的一周。自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后,市场整体温度突破60度后,行情震荡加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在过往的小半年里,61提到最多的是缓一缓。基于策略的安全边际考量,当市场进入正常偏高估值后,交易的胜率会下降、波动会加剧,有类似的回撤再正常不过。
如果经验不足、策略不够稳定,很容易被情绪牵着走。涨的时候冲动加仓,跌的时候心态崩盘,一轮波动下来,不仅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原本应该长期执行的计划。
因此,降低短期预期、提高安全边际、坚守长期计划,是面对此类问题的基本前提。
事实上,从长期收益来说,即便在正常偏高估值时介入核心优质指数,哪怕短期有些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盈利的增长和估值的回归,我们也能收获合理预期的收益率。
只是估值越高,这个等待的时间往往也就越长。我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耐心,低估市场循环所需的周期,很容易在坚持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所以,在没有完全清晰的认知前,秉持“宽基打底”的基本框架,坚守“低估定投”的安全约束。不用担心没机会,毕竟把握不住的机会,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机会。
01
高位回撤:一场与自我的心理博弈
在持续上涨后突遇回调,我们的内心戏往往比平静市况下更为跌宕起伏。这不仅仅是对账户数字变化的反应,更是一场与贪婪、恐惧、怀疑和希望交织的自我博弈。
就在几周前,市场还是一片火热。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身边谈论股票的人越来越多,账户浮盈不断增长,一种这次不一样的乐观情绪在弥漫。许多投资者,包括关注61的朋友,都沉浸在终于等到牛市的兴奋中。
然而连续5天的下跌,如同盛夏时节突遭寒流,让人措手不及。
最初的感受是困惑与不解:“不是牛市吗?怎么跌得这么狠?”紧接着,当看到辛苦积累的利润大幅回吐,心疼与不舍便涌上心头。这种从云端缓缓落下的感觉,比一直在低谷中行走更让人难受。
随着跌幅扩大,内心开始上演各类小剧场:
是不是该先卖掉,等更低点接回来?
别人都跑了,我硬扛会不会太傻?
这会不会是牛市的终结?现在不走,会不会套在山腰?
特别是对于入市不久的朋友,这种体验尤为深刻。说好的牛市呢?怎么跌起来这么利索?难道就等着我这个新手入市?然后当头来这么一刀?
于是一部分人在焦虑中选择止损,发誓远离市场,可能在未来高点又忍不住冲进来。
另一部分人则开始反思:是否在上涨过程中过于乐观?仓位是否过重?是否忽略了安全边际?
少数人则能保持平静,他们理解这是市场常态,继续执行原定计划,甚至对优质标的进入更低估值区间感到期待。
事实上,每一位长期投资者都会多次经历这样的心理循环。 区别在于,新手往往被情绪控制,而成熟的投资者则学会了与情绪共存,让策略主导行为。
当前的连跌,对很多人而言是危机,但对践行定投理念的投资者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它测试的是我们的认知深度、策略韧性和情绪稳定性。走过这一程,你会发现,比起账户数字的波动,自己内心的成长才是更宝贵的收获。
02
高波动环境下的应对之策:以不变应万变
当市场出现连续调整时,正是检验我们投资框架是否稳固的良机。此时最忌讳的是在慌乱中推翻原有策略,盲目跟随市场情绪左右摇摆。
1、审视持仓:质量是抵御波动的基石
市场退潮时,方能看出谁在裸泳。此时,正是我们重新审视持仓的良机。
核心宽基是否仍是压舱石? 像沪深300、中证A500这样的宽基指数,汇聚了市场最优质的企业,其长期生命力是我们信心的来源。确保它们在你的组合中占据核心地位。
行业指数是否配置过重? 高估值下的行业指数波动更为剧烈。检查单一行业占比是否超出计划,是否超出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持有的结构完善、估值合理、分布有序,那么请收起忐忑的心,短期的波动只是历史长河中不起眼的一个小点。
2、坚持计划:纪律是穿越牛熊的罗盘
在市场最喧嚣或最悲观时,能拯救我们的不是神准的预测,而是铁一般的纪律。
随着市场回调,部分指数开始进入低估,医疗、消费等行业则更具性价比。那么如果此类指数在你的计划目标内,市场的下跌对你而言是降低成本的福音。
请按计划执行,不要因恐惧而中断。 对于已高估的标的: 如果你之前听从建议已经停止定投或逐步止盈,那么现在应该感到的是策略带来的从容,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3、管理资金:耐心是最大的筹码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并非“无限子弹”模式。在市场高温期,61反复强调“缓一缓”,正是为了在机会真正来临时,我们能有充足的弹药。
不要因为市场热烈,而放弃既定的估值要求,也不要因为连续下跌就盲目加大定投金额,打乱原有的资金规划。
确保定投计划有足够的续航能力,是策略长期致胜的关键基础。珍惜手中的现金,在机会没到来之前,现金也是一种宝贵的资产。
因为现金赋予我们在关键时刻进行选择的权利,也给予我们应对市场继续下行的平静心态。合理的资金规划,能够让我们在市场极端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
4、保持耐心:长期主义的修行
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投资耐心显得尤为珍贵。投资就像培育一棵树苗,既需要选对优良品种,也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更需要给予足够的成长时间。真正的投资者都明白,周期的力量远胜过短期的波动。
我们不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就将刚刚种下的树苗挖起来查看根系。同样地,在市场波动面前,我们更需要保持定力,相信时间的价值。
每一次市场的回调,都是对投资心智的淬炼,也是投资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完整周期的投资者,才能真正理解耐心在投资中的分量。
03
回撤时期:最需要厘清的三个关键问题
1、之前没忍住,在较高位置买了,现在被套了怎么办?
如果是核心宽基或优秀行业,标的的长期逻辑未变,只是受了市场波动影响,那么至少不必过于恐慌。后续可以通过低估期的定投,摊薄成本,用时间换空间。
如果是炒作概念的高估品种,这就需要警惕。如果是轻仓,61倒是希望你留一些在手里,好好的警示自己的贪婪之心。如果是重仓,则需认真反思自己的投资原则,并考虑是否止损以控制极限风险。
但是!之前为啥没忍住,以及以后如何忍住,请一定三思!
2、市场都跌了这么多,现在可以大力抄底了吗?
3800点抄底么?抄谁的底?其实无论什么点位,都不要有太强的抄底心态。
基于估值的大周期定投,本质上并非择时。是我们放弃对市场的精确判断,从历史规律中寻找较高的安全边际区间,进行长周期的估值回归较量。
眼下如果手头有些余钱,61仍然建议以买入债性资产为主。基于无风险利率水平,现在建议以关注短期债基为主,可以短期国债、国债逆回购、类现金类、短融等产品过渡。
如果行业指数还有仓位,目前消费、医药行业整体估值较低,仍处于较好配置的区间。
3、我之前大幅减仓,现在可以加配回来么?
首先应该恭喜,毕竟短期看似乎做对了,但首先需要审视当初减仓的动机和策略。
如果是基于策略计划的理性决策,那么当初的决定没有任何毛病。但如果仅是出于短期择时,想博取更高收益率,则需要先完善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应对策略。
市场波动是常态,不要试图通过短期择时来规避风险,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估值判定和仓位管理的长期规则。
后续加配前请完善加配策略,比如基于全市场温度、标的估值、仓位比例,做好中长期规划。
另外,61建议避免进入“我能择时获得更高收益率”的幻境,弄不好会吃亏的。
04
结语:穿越波动的人,最终会被周期奖励
连续的下跌,让很多人重新体验到市场的锋芒。回撤之下,心态被击穿、策略被怀疑、计划被打乱,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反应。
但61想说一句可能不好听,却最真实的话:真正能在市场里活得久的人,从来都不是预测最准的人,而是最能管住自己的人。
市场的波动,不是为了难为谁,它只是周期的一部分。你今天经历的恐慌、犹豫、懊悔、怀疑,未来还会有;但你今天积累的认知、经验、韧性,也会在未来一次次保护你。
市场永远有机会,但只有稳定的心态,才能让我们等到那个机会。
05
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06
“61”指数基金估值表(0415期)
==============
其实上一周在国外,61压根就没看市场的走势。
投资只是服务于生活的一部分,避免选择那些超出自身认知和能力边界的策略,让投资安守其位,不让它的波动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品质与主业的专注。
一个健康的投资体系,应该是让我们能专心工作、快乐生活、安心睡眠。不用着急,完善策略这个事情,也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经验来慢慢迭代,我们一起逐步成长。
===============
数据整理不易,还望多多点赞、推荐、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