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苏州发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开汽车或电动车
在路上遇到颠簸或急刹
方向盘、车把手刚好撞在胸腹部
有点疼,但又感觉不严重
专家提醒:
这种“把手撞击伤”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腹部撞了一下
结果导致肝脾、十二指肠破裂
前几天,市民张先生在推运建筑材料时,手推车前端一根突起的钢筋因颠簸弹起,直接撞击到他的右上腹部。由于撞击力度不算大,他当时仅感觉轻度疼痛,便以为只是小撞伤,仍坚持工作。然而当天晚上,张先生感觉疼痛持续加重,还出现了发热症状,他这才赶忙前往苏大附一院急诊科就诊。
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其胰头后方及十二指肠区域存在游离气体,医生初步判断为十二指肠破裂。急诊手术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由于就诊延迟,局部已形成脓肿。好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修补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医生讲述患者病情。
本月初,一名中年男性市民驾驶汽车时发生碰撞,因他未系安全带,腹部直接撞上了方向盘。患者当时就觉得腹部剧烈疼痛,被紧急送往苏大附一院急诊科。经CT检查,确诊为肝脾破裂伴腹腔内出血。医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为其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好在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腹痛症状缓解,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
什么是“把手撞击综合征”?
苏大附一院胰腺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高鑫介绍,“把手撞击综合征”特指因方向盘、车把等特定物体撞击胸腹部而引发的损伤综合征。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撞击多由自行车或电动车把手、方向盘等造成,比如开车时未系安全带,发生碰撞后腹部会撞击方向盘;骑车时突然撞到障碍物,这些低强度撞击情况在生活中较为常见。而在汽车事故中,由于车速快、撞击力度大,惯性作用会使胸部猛烈撞击方向盘;骑电瓶车碰撞障碍物时,也可能导致胸部或上腹部受伤。
“把手撞击综合征”有多危险?
如何预防和应对?
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胸骨和肋骨骨折、胸部和上腹部实质性器官破裂,以及空腔脏器破裂。就方向盘或车把撞击综合征而言,最常见的是肝脾破裂,患者症状较为明显,会出现剧烈腹痛,甚至引发出血性休克,这类病人大多能迅速前往急诊就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胰腺和十二指肠破裂时,症状则往往较为隐匿。高鑫介绍,由于这些器官位于腹腔深处、腹膜后方,损伤后液体往往不会进入腹腔,而是在后腹膜积聚,导致症状不典型,患者容易自认为只是普通挫伤,从而延误诊治。
如何预防和应对
“把手撞击综合征”?
在驾驶车辆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超速行驶;驾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骑乘电瓶车要佩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同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车距,防范追尾事故的发生。
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中,应规范操作流程,留意避开尖锐物体,必要时穿戴好防护装备。
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去医院!
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上,若遭遇胸腹部撞击事件,即便当时没有明显不适,也应保持警惕,密切观察自身状况。一旦出现持续性腹痛且逐渐加重、腹胀、发热、恶心呕吐或者有贫血的表现,应立即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向医生说明撞击的经过、撞击物的特征以及受力部位,这对于医生准确诊断病情至关重要。
划重点!
延误就诊对病情的影响极大!
高鑫表示,十二指肠受到创伤后,若未及时处理,渗出的消化液会在腹膜后间隙积聚,进而形成脓肿,同时破损部位会出现严重的水肿和炎症反应。这些情况会直接影响术中对病情的发现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国外文献统计数据显示,延误超过24小时就诊的患者,局部水肿、炎症和感染的程度会明显加重,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更严重的是,延误治疗会显著增加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术后死亡率也会明显上升。
高鑫提醒市民,十二指肠和胰腺损伤由于解剖位置较深、临床表现隐匿,一直是腹部外科中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棘手问题。因此,大家应摒弃“小撞无大碍”的思想,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苏州健康、姑苏晚报、苏大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