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大荔法院 | 法槌护航古腔韵

近日,大荔县人民法院民三庭干警走进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与同州梆子非遗传承人何满堂、剧团骨干开展“知识产权护航非遗传承”主题交流活动。这场法与艺的跨界对话,聚焦国家级非遗同州梆子的传承困境与法律保护需求,为这一古老剧种筑牢知识产权“防护盾”。

同州梆子被誉为“东路秦腔”,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统剧目达千余本,唱腔独特且伴奏乐器丰富,对诸多梆子腔系剧种的形成影响深远。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是该非遗项目的唯一保护单位,长期承担着剧目抢救、技艺传承的重要使命。交流现场,剧团负责人坦言,随着同州梆子近年通过文旅演出、短视频传播重回大众视野,也遭遇了新难题:部分经典剧目剧本被擅自改编传播、演出片段遭随意剪辑商用、特色唱腔与伴奏被模仿盗用,却因不懂维权流程难以有效追责。

针对剧团痛点,法院干警化身“法律讲解员”,结合非遗保护典型案例展开精准普法。从剧本、音乐的著作权登记,到演出影像的版权保护,再到非遗衍生文创的商标注册,干警们逐一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环节。针对剧团提出的“改编传统剧目如何界定侵权边界”“非遗教学中的版权归属”等问题,干警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给出“先登记确权、再规范授权”的实操建议,并分享了快速调处侵权纠纷的渠道 。

“同州梆子的传承,既需匠心坚守,更需法治护航。”民三庭庭长张蕊表示,此次交流是司法服务延伸至非遗领域的重要尝试。今后大荔法院将持续深化与文化单位的联动,让法律成为非遗从舞台走向市场、从传统走向创新的坚实保障,让千年古腔在法治阳光下焕发新生机。

作者:闫慧雄

编辑:侯宜均

责编:严江珂

审核:姚启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大荔法院 | 法槌护航古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