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戎玮祎)11月23日,202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展开研讨。此次年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背后,有着众多的学术问题,这也推动着原创性理论的阐释与研究。同时指出,如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题与资源有着无限的开拓空间,这也意味着学科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是无比巨大的。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科研处处长卢丽君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顺应发展趋势,推动范式变革,更要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表示,要通过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哲理和道理。
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与思考。
顾海良指出,自主知识体系应落实“历史主体”“历史自觉”“历史耐心”这三个概念;张政文从知识学的视野展开汇报,强调要自主知识体系要避免对传统知识范式的再解释;陈金龙提出要以“两个结合”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臧峰宇从哲学的学术夙愿与困境讲起,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构成了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实践场域。
原标题:202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年会在北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