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六维力传感器领域现军备竞赛柯力传感如何打开机器人业务新增长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爱集微)

随着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型”走向“实用型”,六维力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新一代“神经末梢”正迎来价值释放期。而在这一赛道的军备竞赛中,柯力传感凭借技术积累和系列战略布局,实现了从机器人本体到底层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的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以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为核心,融合触觉、IMU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传感解决方案能力,为参与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和系统降本奠定了有力基础。

此外,柯力传感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掌握六维力传感器的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与通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购置的自动化测试与机加工设备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全自动化标定与检测,显著提升产品精度、一致性与生产效率,为后续大批量交付提供了重要保障。

机器人业务或打开新增长极

依托“传感器森林”战略与机器人传感器核心产业布局,柯力传感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据柯力传感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82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增长33.2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8.00%。分季度来看,Q3柯力传感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9.06%;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10.1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元,同比增长7.02%。

图自柯力传感2025年三季度财报

这一业绩增速相对稳健,且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柯力传感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12%、26.93%,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加0.80、3.25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7%,较去年同期增加1.95个百分点。

此前,柯力传感曾在2025年半年报中简单指出,其业绩增长主要系新增并表子公司所致。

图自柯力传感2025年上半年财报

进一步梳理柯力传感的业绩亮点,主要包括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完成对多家企业战略投资,实现从机器人本体到底层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全覆盖;已向超50家机器人企业送样,六维力传感器出货近千套,部分获小批量订单;以及新购置设备投入使用,并推进MEMS硅基六维力/扭矩传感器研发,提升产品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

作为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柯力传感的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连续15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覆盖力学、温度、湿度、电量等20余种物理量传感器,形成“感知+算法+云平台”全栈能力。

如今,随着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柯力传感正在围绕该产业链实施系统性布局,打造“传感器+物联网”协同生态,目前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尤其是六维力传感器线性精度达0.1%FS,打破国际垄断,有望通过机器人业务打开新增长极。

据了解,作为人形机器人新一代“神经末梢”,六维力传感器是解决运动控制难题的关键零部件。所谓“六维”,即同时感知来自X、Y、Z三个方向的力,以及绕三轴的三个力矩,是机器人在抓取、拧转、移动等动作中不可或缺的感知维度。例如特斯拉Optimus Gen 2配置了4个六维力传感器、28个一维力传感器及其他触觉传感器;优必选Walker机器人的手腕和脚腕处,共搭载4个六维力传感器等。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分析师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可能达到1.8万台。另据中金公司研报预测,六维力传感器未来在人形机器人中渗透率或高于30%。

尽管市场前景可观,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尚未成为机器人的“标配”。在系列技术难题与应用挑战下,如何在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之间取得平衡,正成为行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新课题。

正如柯力传感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叶方之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所言,“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适时调整产能。”

目前,柯力传感的六维力传感器的自动化测试与机加工设备已投入使用,实现全自动化标定与检测,显著提升产品精度、一致性与生产效率,为后续大批量交付提供保障。样品客户已测试合格,订单已完成交付,目前尚无批量化订单。

以系统性布局构筑竞争壁垒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进入快跑阶段,但由于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定制化、响应速度与平台化研发能力,正在成为相关传感器企业的关键能力。而在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走向量产“前夜”进程中,柯力传感因技术积累和前期布局具备一定优势。

据了解,在六维力传感器方面,柯力传感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掌握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与通讯等关键技术,同时正积极推进 MEMS 硅基六维力/扭矩传感器的研发,着力实现产品向微型化、高频响、嵌入式力控算法集成等方向升级。此外,其2025年4月新购置的自动化测试与机加工设备已投入使用,将为后续大批量交付提供重要保障。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图自官方公众号

但柯力传感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挑战,即如今已有汉威科技、安培龙、华培动力、中航电测、索辰科技等十几家A股上市公司在该领域展开“军备竞赛”,而且预计将有更多参与者涌入赛道。

其中,东华测试的六维力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敏芯股份启动了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用IMU以及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的研发立项,并积极推动与相关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落地应用;安培龙等厂商的六维力传感器尚在样品研发阶段,相关专利已获批准,预计后续江将推进至交付流程;中航电测在六维力传感器研发方面取得多项技术攻坚重要进展;九鼎投资跨界收购具备六维力传感器正向研发能力的南京神源生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蓝点触控近日完成C轮超亿元人民币融资,重点投入产品研发、产能提升、团队建设与海外市场拓展。据悉,目前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已过万套,占国内人形机器人出货量80%,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多元场景。

然而,即便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取得多维突破,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持续提升,但六维力传感器目前的总销量仍然较低,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业内的降本需求极为迫切。哪家企业能降低六维力传感器的成本,就有可能在“军备竞赛”中占得先机。

据了解,目前六维力传感器的价格差异较大。进口品牌的单价通常在2万元至10万元,国产中高端产品价格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鉴于六维力传感器的价格水平将较大程度取决于传感器的规模产量,柯力传感基于全栈技术积累和量产保障布局将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但也有行业分析称,当前力传感器赛道尚未进入拼价格、抢份额的阶段,核心零部件厂商仍然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整个行业尚处于“联合打仗”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具备研发实力和快速交付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此,柯力传感通过实施系统性布局也将具备不俗竞争力,即在上半年完成对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企业——他山科技、猿声先达,以及惯性测量单元(IMU)领先企业无锡北微传感的战略投资,实现了从机器人本体到底层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的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以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为核心,融合触觉、IMU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传感解决方案能力,为参与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和系统降本奠定了有力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六维力传感器领域现军备竞赛柯力传感如何打开机器人业务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