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超10万人的国内最大区块链开源生态社区,富集学界名师、行业专家和实践案例;国内最完整的自主可控区块链课程体系,线下学习与云端实训相结合……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一套区块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目前已覆盖北大、北航、北理工等10余所在京高校的上千名学生,并计划在明年推广至京津冀地区30余所高校,为不断提速壮大的国家级区块链网络厚植人才根基。
作为一门前沿信息技术,区块链已进入不少高校的课堂。但理论多、实践浅,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在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组织下,北大、北航等十余所高校,以及中国华电集团、腾讯、北京微芯研究院等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权威专家精心编纂了一套全新的区块链课程体系,包括《区块链基础与长安链开发实践教材》、云端实训平台、近百份难度分级的实验指导手册、适配本科与研究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案。这是我国首套也是目前最完整的自主可控区块链课程体系。
针对高校课程实践深度不足的问题,高精尖中心还打造了“长安链开发特训营”,吸引了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300余支队伍报名。特训营创新设计了“产业专家引领+真实项目驱动”的模式,企业导师带领学生体验实际项目的完整研发流程。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谢智卓跟随中国华电集团技术专家李智明“实训”区块链碳资产管理的开发,对这家头部央企应用区块链开展低碳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应用长安链开展碳资产登记、核算、交易、溯源,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块铺开,导师全程指导,不仅讲解技术,还剖析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让我们在实战中充分积累了经验。”他说。
据高精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区块链课程体系计划在2026年春季学期推广至京津冀地区30余所高校,将惠及更多高校学生。高精尖中心日前还启动了“长安链开发大赛”,设“应用实践”与“前沿探索”双赛道,既鼓励学生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也引导他们勇闯技术“无人区”。
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微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设,以我国自主可控、性能领先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迭代升级和未来发展为核心任务,为国家级区块链网络等重大战略工程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责任编辑:刘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