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听·见丨国外也有“山海经”?别让怪诞内容吞噬孩子的精神家园

“外国山海经” 图片来源:潮新闻

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利用AI技术对原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生成风格迥异的新内容)持续赢得流量青睐,不仅一些热播剧被频频魔改,经典历史著作也不能幸免。观众看完惊叹道:“小作坊下料就是猛!”

眼下,这股歪风吹到了孩子喜爱的动画领域。据媒体报道,近几个月来,一组名为“外国山海经”的动漫形象俨然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密码”。穿球鞋的鲨鱼、住在香蕉里的猴子,还有手持木棍的“木棍人”……此类动漫形象以夸张、怪诞的风格呈现,将各类元素利用AI技术生硬拼凑,画面充斥着扭曲的生物、荒诞的情节。许多孩子被其怪异的外表吸引,在课间、网络热烈讨论、互相分享,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潮流象征。

对此,不少网友表达了担忧。社交媒体上,有家长发帖询问什么是“外国山海经”,担心孩子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健康。不少家长呼吁相关部门和学校尽早干预,“血腥、暴力!成年人看了都感到不适,怎么可以给孩子看。”还有家长气愤地表示,“孩子居然反问我中国也有‘山海经’吗?”

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AI魔改内容的“怪异”与“暴力”,可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类常人看着觉得不适的动漫内容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未成年人,并不是制作有多么精良,而是因为其充分利用了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辨别力弱的特点。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很可能会把暴力当成一种“酷”的表现,把怪诞视为个性的彰显。长期接触此类内容,容易让他们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对暴力行为产生麻木和认同,甚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模仿动漫人物的暴力与怪诞行为。

与此同时,对怪诞内容的过度追捧,势必会挤压孩子们接触优秀经典文化的空间。《山海经》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神话知识,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本应成为孩子们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源泉。然而,当“外国山海经”这类怪诞内容充斥孩子们的视野,经典文化中那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优美动人的故事、深刻的人生哲理,都可能在这股怪诞之风的冲击下,被孩子们忽视和遗忘。

针对乱象,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专门指出,要重点关注借卡牌、故事、动漫等未成年人喜爱的新载体、新手法,炮制网络黑话烂梗,虚构放大血腥暴力情节。

各方协力,才能对此类有毒内容拉起“警戒线”,构筑“防波堤”。平台与监管部门要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对AI魔改内容进行规范管理。一方面,要从制度法规上明确AI生成内容的边界与责任,对于涉及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另一方面,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上传内容的审核把关,不能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而对不良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学校和家庭也应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内容,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审美水平,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有内涵的文化作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和兴趣爱好,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远离怪诞、暴力的网络内容,多接触优秀的经典文化作品。

技术本身无对错,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初心。唯有监管、创作、教育三方合力,才能让AI成为孩子成长的“得力助手”,而非制造“赛博垃圾”的流水线。

(孙晟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听·见丨国外也有“山海经”?别让怪诞内容吞噬孩子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