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熊猫老家”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邂逅大熊猫不是新鲜事,不久前,又有游客在网上晒出偶遇野生大熊猫的视频,这里不少村民都能随口讲出与国宝熊猫有关的趣事。
自四川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宝兴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拓宽“两山”转化多元路径,大力发展“熊猫经济”“飞地经济”,在守护青山绿水的同时,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熊猫碳汇”成为致富新希望
见到宝兴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志武时,他正在整理着资料,不大的一间办公室,厚厚的资料堆满了将近半个房间。他告诉记者:“这些是宝兴县森林碳汇的相关资料,过几天要带到北京去做第三方认证。”
杨志武提到的森林碳汇是宝兴县一体推进开发的“CCER造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普惠+熊猫碳惠”3类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方法学论证、林地现场勘测等工作。
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区,宝兴创新启动了国家公园内集体商品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碳汇——“熊猫碳惠”项目。“我们通过科学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集体人工商品林,同步提升生态价值与碳汇能力,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杨志武说。
从“开发与保护并重”到“生态保护优先”,宝兴县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色优势,全面推进森林固碳增汇项目,多举措开发森林碳汇,持续拓宽生态价值实现途径。
为确保项目科学规范开发,让生态保护成果真正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宝兴县依托四川省林草碳汇创新联盟专家团队,启动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碳普惠项目方法学编制工作,建立覆盖全县的碳汇资源数据库,填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方法学测算的空白。
经过前期勘测,目前全县划定2.39万亩CCER造林碳汇开发区域、0.73万亩森林经营碳普惠实施地块、1.23万亩“熊猫碳惠”开发项目,涉及全县7个乡(镇)21个村,惠及村民3000余户。
在给第三方认证公司的资料里,一张张签署着村民姓名的林业碳汇委托开发协议承载了全县增收致富的希望。“如果碳汇项目顺利通过审批,进入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村民还会得到相应的分红。”杨志武说。
“熊猫经济”在家门口节节高
宝兴县是四川最容易“偶遇”野生大熊猫的地区之一,每次大熊猫的出现都会引起不小的关注。
来自成都的盖女士,打算和朋友在宝兴县邓池沟“熊猫新村”住上几天。“听说在这里能看到大熊猫,我们想碰碰运气,希望也能和它们‘偶遇’。”
“熊猫新村”是2013年雅安地震后重建规划的安置小区。搬迁前,村民散居在高山生态脆弱区,大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因此一些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邓池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黄韬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邓池沟人,长期在外地打工的他,和家人聚少离多。近年来,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于是选择回乡谋发展。
“借助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名片,我们把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一体推进国家公园与‘熊猫新村’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黄韬说。
如今,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川西风格民宿,一个个村民亲手打理的生态微菜园,与山泉水汇成的清幽水景相映成辉,串联出一幅恬静而生动的田园画卷。
正值旅游旺季,村民李云均正忙着接待着刚来入住的客人。“现在客房全满了,通常需要提前一周预订。”李云均经营的民宿不仅是村里的第一家,也是最受欢迎的一家。“民宿已经开了9年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每年大概能挣十多万元。”李云均说。
近年来,邓池沟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熊猫经济”在村民家门口节节高。目前,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与民宿相关的工作。
“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发展资源,既保护了大熊猫栖息的家园,也为村民开拓了安居乐业的活路。”黄韬介绍,今年上半年,“熊猫新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500余万元。
图为宝兴县邓池沟“熊猫新村”。
“飞地经济”破解县域发展瓶颈
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兴飞地园区的一家铜循环加工企业,工人们正在把一根根崭新的铜杆打扎成捆,这些铜杆全部由废旧光亮铜缆重熔铸造而成。
占地205亩的宝兴飞地园区,聚集了完整的铜铝循环上下游产业。园区通过熔铸、连轧连铸、拉丝、退火等工艺,将废旧铜线、铜缆熔化后连轧连铸为8毫米铜杆等产品,实现了废旧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近年来,“靠山吃山”的宝兴下大决心,跳出制约发展的“旧框框”,关停了一批传统产业。四川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伟介绍,自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宝兴县81.7%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为破解土地资源制约,宝兴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飞地”上,聚焦铜铝循环产业,精准发力,逐步构建起涵盖铜杆、铜带到铝板、铝锭的铜基与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材料级产品全链条覆盖,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已成功引进7家铜铝精深加工企业,产业初具规模。2024年,宝兴县铜铝循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03亿元,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21亿元。
再生资源产业不仅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还实现了节能减排。
“相较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铜矿石冶炼,宝兴铜循环产业在环保表现上实现显著提升。其单吨产品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排放量较矿石冶炼降低90%以上,水资源消耗节约95%以上,并从源头上杜绝了硫酸等危废产生。”马伟说。
马伟表示,铜铝下游精深加工和补链延链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宝兴将坚定贯彻全链发展、精明增长的战略,致力于将飞地园区建设为西部领先的铜铝有色金属循环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