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在其中发挥了引领和支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未来,我国绿色转型和降碳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中枢,金融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和分布。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导和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和激励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能更有效地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碳排放的投资。近些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完善。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3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通过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来规范资金流向。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等地设立的多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进行创新探索。此外,商业银行在加力发放绿色贷款的同时,还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持续拓展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理财等多元化绿色投融资产品。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转型金融和碳金融成为商业银行创新的“新风口”。例如,创新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及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推出“碳强度+ESG”双挂钩转型贷款等业务。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金融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后来者居上,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此后,有关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具体政策逐步落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不断出台。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是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作为绿色金融主渠道,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居全球首位,绿色债券规模居全球前列。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年均增长16.5%。截至今年6月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

也要看到,在赋能新时代绿色发展方面,我国绿色金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完善,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地方与行业标准差异大;碳市场交易规模低、行业覆盖范围有限、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绿色金融工具仍以传统信贷、债券为主,创新性产品不足。未来需要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升级。

一方面,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在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加快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督,促进标准实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及服务。金融机构要在扩绿、降碳、减污等方面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发挥碳金融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助推作用。金融机构要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步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慎探索开发“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