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3日电(杨子华)“88元吃回本”“打工人下班后的快乐”“排队要早、手速要快”……近期,“上海五星酒店盲盒”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度飙升。曾经象征着距离感与身份门槛的星级酒店,近期正悄然摘下“高冷”面具。它们不再只是商务精英与高净值游客的专属领地,而是通过“盲盒”、摆摊、爆改电竞房等方式,主动走进大众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酒店市场供给丰富,如果继续固守“等客上门”的思维,只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一系列变革举措,折射出酒店业在新消费时代的转型探索。
88元打包百元档自助餐,星级酒店亲民价揽客
近期,多个“体验上海五星酒店盲盒”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视频中,博主来到陆家嘴,乘坐电梯来到上海“三件套”之一的金茂大厦56层,排队等候购买五星酒店的“盲盒”。晚上9点时间一到,顾客就可以拿着酒店提供的打包盒,将自助餐区域里未售出的余量食品装满带走。
新华财经来到实地探访得知,推出88元“盲盒”的五星级酒店为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食在56”餐厅。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餐厅自助餐门市价为200-400元/位,食品盲盒从今年7月中下旬推出。每日购买人数较为随机,工作日晚上一般在十人以内,周末晚上会达到十人以上。近期新增的购买者有不少是了解到信息后抱着“好玩”心态来尝试的年轻人。
“很实惠”“符合预期”,盲盒购买者现场给予了新华财经不错的反馈。一位住在附近的95后购买者张女士表示,她是看到博主分享的视频后顺路来体验的。“在家自己烧荤菜费时费力,这里牛肉、羊排、海鲜等可选品类很多,味道和新鲜度比外卖和路边店里的要好”。
图为晚上9点的金茂君悦“食在56”自助餐厅据酒店方介绍,此次推出盲盒的初衷是瞄准市民游客“夜宵”这一餐饮场景。酒店所在的陆家嘴区域旅游客流和通勤者较多,但餐饮外摆较少。酒店自助餐优先满足住宿客人的用餐需求,但供应量较难把控,会造成一定的食物浪费。盲盒的形式是参考了新加坡酒店的类似做法,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兼顾区域客群深夜时段的餐饮需求。
新华财经发现,推出类似盲盒的高星酒店不止一家。上海虹桥雅高美爵酒店的自助餐厅推出28元的午餐盲盒,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和上海浦东维景国际酒店推出早餐盲盒。在全国范围内,深圳龙华希尔顿逸林酒店、杭州国寿君澜大饭店、常州文璞酒店等也推出“食品盲盒”。
从食品盲盒到限定套餐,酒店餐饮开启精细化运营
今年以来,星级酒店摆摊、爆改电竞房等话题在全国范围屡屡引起关注。一系列“反差感”的话题背后是高端酒店面临的挑战。
上海是酒店业发展重镇。洲际、希尔顿、万豪、凯悦、香格里拉……无论是机场枢纽、CBD核心区,还是新兴商务区,众多国际酒店集团都在上海布下了重兵。2025年三季度,上海滴水湖英迪格酒店、上海虹桥机场盛贸酒店和上海世博木棉花凯悦臻选酒店等多家高端酒店开业,新增客房约1900间。随着上海前滩华尔道夫酒店和上海世博桐森酒店在四季度开业,预计年底前上海还将新增约1300间客房。
随着新入场者到来,客源争夺更加激烈。统计数据显示,1-9月上海星级饭店平均房价741元/间天,同比下降1%。前三季度中有6个月,上海星级饭店的房价略低于上年同期。
上海市星级饭店1-9月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精细化运营是大势所趋。而与客房相比,餐饮成本痛点明显、运营灵活性强,被最先拿来“开刀”。
根据行业数据,高端酒店自助餐的食材损耗率通常在15%-20%之间,而通过精细化管理可降至10%以下。同时,食物的浪费是具象的、可量化的,成效可以迅速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业内人士指出,酒店餐饮的高利润历来倚重商务会议、包房、婚宴等场景,长期以来形成思维定式和运营模式。餐饮部门可以跳出客房配套的定位,不局限于服务住店客人,尝试触达更多的周边居民、访客等潜在对象,还可以每天、每周灵活推出新菜单、新套餐、新促销,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收入中心。
面对个人消费者时,无论是“食品盲盒”还是精致下午茶,甚至是七夕、圣诞等节日限定套餐,酒店餐饮各类“花活”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话题传播,为酒店品牌带来曝光和好感度。
图为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推出限量下午茶套餐盘活“剩余”“闲置”,主动出击不“掉价”
除去餐饮,从一些老酒店的翻新改造上,同样可以看到星级酒店如何通过布局调整、重新定位,向更多人打开大门。
在威海路500号,新晋网红阿丽拉上海酒店原址是四季酒店。以前的四季酒店定位商务场景,1层是酒店大堂,餐厅、健身中心、宴会厅位于2-4层,其余楼层均为客房。翻牌后,酒店大堂被挪去4层,和餐厅共用一层空间,1层变为配套商场。整座楼体中区有14层用作办公,中高区仅有186间客房。据介绍,以前的布局下,非住客几乎不会进入楼内,餐厅、健身中心等多数情况下只有住客出入。调整后,以前的纯商业酒店模式转变为酒店+购物商场+商业办公楼多业态复合模式,吸引多类型的人流进入。阿丽拉上海酒店定位城市度假酒店,开业第一个月就实现满房。
图为调整后位于4层的餐厅露台高星酒店向大众消费者靠近,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走下神坛”,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种“掉价”,反而是一种精明务实的商业策略。不论是食品盲盒还是提高空间利用率,当高端酒店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将“剩余”转化为“价值”时,不再“等客上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过,有消费者建议,在企业创新求变同时,市场监管方面的配套需要及时跟上,“食品盲盒”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盲区。
从数据上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在营业收入下降1.1%的情况下,营业利润达到17.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7倍。在一线城市住宿餐饮业普遍面临市场需求偏弱、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样的逆势增长与一系列降本增效及业务转型举措不无关系。
从一系列变革措施可以看出,未来酒店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能否从标准化的空间运营,转向能否从体验上为用户创造更多情绪与场景价值。
编辑: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