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武警)
收听王宇主播温情朗读
当营区的白杨树落下第一片黄叶时,戴着少尉警衔的宋世杰走进了中队大门。队列前的二级上士洪天威眼神一亮,大步迎上前接过背包,掌心触到熟悉的帆布纹理,指尖微微发颤,拍在宋世杰肩膀上的力道却很扎实:“欢迎回家,宋排长。”这声称呼满是熟稔,藏着几年亦师亦友的默契,更带着一脉相承的温度。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攥着水壶、脸颊通红的新兵,如今已身着笔挺军装,成了老中队的新一任排长。下队前的短信里,宋世杰既盼着重返故地,也透着初担重任的忐忑——就像多年前那个秋日,他站在白杨树下红着脸问“班长,我能行吗?”的模样。
第一次晚点名,宋世杰立在队伍前,身姿挺拔,指尖却悄悄攥紧了衣角。目光扫过队列,正好与洪天威班长对上,老班长的眼里满是鼓励。那年也是这样的秋日,宋世杰站军姿站到腿抖,是洪天威递来一壶温水,这份关怀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深吸一口带着秋露清冽的空气,宋世杰清晰地喊出点名口令,紧张感渐渐消失。洪天威望着宋世杰的身影,满是欣慰。当年那个咬着牙、攥着拳,就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肯认输的青年,真的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模样。
训练场上天朗气清,宋世杰讲解战术要领条理清晰,可面对反复纠正仍不得要领的新兵,难免有些急躁。休息时,洪天威拉他坐在落满黄叶的石阶上:“当年你练匍匐前进,膝盖磨得渗血还跟不上,我没催你,就陪你在沙地上一遍遍找感觉,还记得吗?”说着俯身示范,“带兵就像种树,得顺着长势来,慢慢来才稳。”宋世杰看着老班长,想起当年烈日下的加练时光,嘿嘿地笑了。下午训练,他蹲下身逐人指导,示范拆分动作,耐心得和当年的洪天威一样。新兵动作渐渐规范,两人相视而笑,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季度考核前夕,新兵小周引体向上屡屡不及格,坐在器械旁盯着黄叶发呆,明显想打退堂鼓。宋世杰陪着他反复练,汗水浸透作训服,成绩却没突破,急得团团转。洪天威拿着弹力带走来:“别慌,当年他也在这哭着说‘不行’,我给他做了补差计划,从基础力量练起,不到一个月就达标了。”两人分工配合,洪天威调整训练强度,宋世杰陪着晨练晚练。考核当天,小周不仅达标,还多做了3个,抱着宋世杰欢呼。宋世杰望着洪天威含笑的眼神,忽然明白,老班长教他的不只是训练方法,更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带兵初心。
两个月过去,宋世杰褪去青涩,工作指挥调度从容,训练方法愈发成熟;洪天威看着昔日“徒弟”成长,嘴角压不住喜悦,更懂得了传承的重量。他们早已不只是“师徒”,更是并肩走过黄叶小径的战友。
营区的白杨树又落了一层黄叶,老枝扶着新枝,新枝承着老枝。军旅路上,薪火相传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守与担当。一代又一代军人,在秋去春来中淬炼青春,让忠诚与使命如同这营区的白杨,在守护家国的道路上,生生不息、常绿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