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双十一”虽然已经结束 但收快递、购物时的这些套路依然要警惕

(来源:荔枝新闻)

转自:荔枝新闻

“双十一”落下帷幕,大家都已经陆续收到自己购买的物品,然而,电诈分子也正在处心积虑地从中寻找行骗的机会。近期,各地多发以“丢失快递找回”、“关闭会员”等为理由的电诈案件,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近日,宿迁市民曹先生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一个电子产品,没两天就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快递客服的陌生电话,说曹先生购买的电子产品被快递弄丢了,要对曹先生进行高额赔偿,随后还添加了他的微信。

“加过好友之后,对方就一直跟我讲,让我提供一下本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我自己就感觉不太对。”察觉不对后,曹先生看了眼自己的订单物流,显示商品还在派送,便拨打了配送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快递并没有丢失,更加确定自己是遇到了诈骗。

民警表示,曹先生所遇到的正是典型的“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的核心话术就是‘产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要进行赔偿,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引导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操作转账。”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珠江路派出所民警唐欢欢说。

此外,如今不少视频平台也开启了在线购物功能。扬州仪征市民蔡女士就在网购后遇到“关闭平台会员”的骗局,她接到一名自称客服的电话,声称她在该平台已开通会员,不及时关闭每月将自动扣款800元。

“客服”建议蔡女士授权相关权限,远程帮忙关闭。仪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监测到蔡女士的手机被不法分子远程监控。在蔡女士即将进行转账时,幸好民警及时赶到,防止其钱款被骗子利用小额免密功能骗走。

民警随后立即帮助蔡女士关闭手机远程控制权限,当场关闭了所有免密支付功能。除了冒充各方客服外,从“双十一”至春节前的购物季,“刷单返利”和“预售陷阱”同样是诈骗的重灾区。比如,诈骗分子会制作仿冒知名电商的APP或网站,以“限时预购”“超低价格”为诱饵,引导消费者私下转账;或发布携带木马病毒、索要个人信息的“红包”链接,一旦点击或填写,资金与隐私信息将双双被盗。

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我们该如何防范呢?民警提醒,任何自称客服的来电或短信,请第一时间通过官方APP或网站核实订单状态。千万不要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坚决不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该功能会暴露您的所有隐私信息。“一定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如不慎被骗,请立即保存好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唐欢欢说。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索浩阳

通讯员|宿迁台 扬州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双十一”虽然已经结束 但收快递、购物时的这些套路依然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