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量子位)
究竟是谁在说,PC行业触到天花板了?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759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9.4%,已经是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长。
而且不仅“蛋糕”越来越大,“主位”大哥的份额也越来越高了——
根据“全球PC一哥”联想最近发布的2025/26财年第二财季(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
公司单季度PC出货量首次拿下25%的市占率,带动总营收达1464亿元人民币,刷新单财季最高纪录;经调整净利润也增长25%,达到36.6亿元人民币。
更关键的一项数据是,联想首次披露了AI相关的业务收入,其占比已达到总营收的30%。
一家以传统硬件出身的公司,在AI时代给出了这样的新答卷,如果再用过去的方式去理解PC、理解联想,似乎已不适配。
看来AI带来的想象力,足以让外界重估PC了。
2025/26财年第二财季,联想集团总营收为1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创下财季历史新高。
拆解联想的三大类业务结构:
从占比就能看出,联想的绝对基石还是智能设备。而在这其中,PC业务依然是核心增长引擎:
联想本季PC出货量不但蝉联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还首次突破25%,较第二名高出5.7个百分点;同时这一财季联想AI PC 在Windows AI PC市场的份额达到31.1%,依旧稳坐全球第一。
在盈利能力方面,联想的单季经调整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增长25%。
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背后是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与高价值业务的结构性提升。
同期,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5.4%,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5.7%。
实际上,由于近期存储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等因素,外界有部分声音认为,终端厂商的毛利率、利润会由此受到明显影响。
且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判断,这种存储短缺和价格波动不会是短期现象,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内持续存在。
不过在联想看来,“供应的短缺或价格周期性波动并不新鲜”,联想的利润水平并不会随之大幅动荡。原因有二:
首先是联想布局广泛,业务遍布亚洲、北美、欧洲等五大洲,客户覆盖全球180个市场。因此,面对单一市场变动时,整体业务面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
第二点是,联想的规模、体量庞大,零部件购买力强,在供应链中有更强的议价权。
同时,联想和供应商的关系稳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都签有长期合同。其供应链的实力也表现较强,在Gartner全球供应链榜单中排名全球第八、亚洲第一。
因此在行业面临存储短缺时,联想表示仍能通过长期合同,保障明年一整年都有足够的供应。
在研发投入方面,联想持续加码创新。公司这一财季的研发费用为41亿元,同比增长6%。而研发费用的递增,对应的是公司在AI、液冷技术、智能体等方向的投入在增加。
整体来看,PC依然是联想的核心支柱,而AI则为PC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行业龙头,联想财报传递出的风向,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行业的最新动向——是时候重新看待PC了。
在AI真正爆发前,有不少人认为,PC正逐渐成为一个接近饱和的存量行业。
这种“PC天花板论”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过去几年确实曾出现过波动:
全球疫情期间,PC需求爆发式增长,让出货量一时激增;而疫情过后的回落,又让PC市场看起来是在走下坡。
但这本质上是一个“周期错觉”,而不是行业见顶。真实情况是,PC市场回归到正常周期,真实需求开始接棒。
如果从数据维度看,全球出货量正在修正外界的误读。根据IDC统计的近四个季度数据,全球PC出货量正连续回升,行业已经走上了新的增长周期。
事实上,回顾PC行业发展史,类似情景已屡见不鲜。PC之所以能屡次穿越周期,是因为其核心实力在于能持续适配周期需求:
DOS(磁盘操作系统)时代,它是工作工具;Windows时代,它是互联网入口;移动时代,它成为生产力中心……PC总能在技术变革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时至今日,AI的普及让PC再次进化成了“本地智能体”,不再完全依赖人类去操作,而是开始主动理解人类。
AI开始真正深入到端侧体验、内容生成、场景理解乃至跨设备协同。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拉高了PC的价值天花板。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Gartner预测:到2025年,AI PC将占全球PC出货量的31%。
对积极求变的PC玩家而言,AI整合水平的提升是一大利好。例如,AI PC单位平均售价比传统PC高出约5%-10%,会为硬件厂商带来毛利率大幅提升的结构性机会。
所以,AI重塑的不止PC,还包括行业内的重要玩家们。当然,也包括联想。
AI已经成为联想新的核心增长引擎。
本次财报,联想首次公布了AI业务营收,占比已达到集团总营收的30%,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并且AI改变的不是单纯的某一部分,而是联想的整个业务面:
这些由AI带来的全线增长,离不开联想早已明确且持续推进的战略——混合式AI。
这是一个与纯云端AI不同的路线:不把算力全部“塞进云”,而是按场景分布在“端、边、云”三个层次上。
联想真正的差异化优势也出于此,既做端侧AI,又做基础设施AI,还做AI服务。
三端打通之后,随之出现的是多数纯硬件厂商难以复制的能力——同时掌握AI的入口、算力和落地。
关于个人智能领域,联想提出了“一体多端”战略,也是这次财报里反复被强调的重点。
“一体”是指最为核心的天禧AI(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过去半年里,天禧AI不断迭代到目前最新的3.5版本,完成了从“设备AI”到“个人AI”的转变,具备生成式UI、个人大脑、生态技能与可信安全四大模块,这意味着天禧AI能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你”这一个体。
“多端”则是指具备异构AI算力的设备,包括AI PC、AI手机、AI平板等等。经由天禧AI,跨PC、手机、平板、可穿戴硬件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协同,构建统一的个人智能入口。
在AI PC领域,据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军透露,搭载天禧AI的AI PC出货占联想PC出货比重已超1/3,在800美金以上的笔电市场占有率过半,“代际领先优势明显”。
AI手机、AI平板同样增长迅猛,前者的小折叠手机和超轻薄直板手机都是各自品类里的第一名,后者销量同比提升157%,正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在企业智能领域,联想已经构建了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全栈能力。
当前的企业侧,有三个爆发的高速增长点:
这种背景下,联想通过“AI工厂+AI应用库+AI服务”来支持企业实现智能化。第二财季,联想的AI服务器实现高双位数收入增长,海神液冷技术业务收入同比大增154%,SSG业务连续18个季度增长……也正是在这个逻辑下发生的。
特别是公司AI服务,收入实现三位数增幅,目前已经面向轮胎制造、零售仓储、体育赛事等多个行业提供AI解决方案,技术落地与商业复用的能力就此展露。
联想推出的行业内首个融合AI与实体业务的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自今年6月上线至今,周活已破百万,创收超18亿元。
首款搭载乐享超级智能体的人形机器人“乐享壹号”
对于未来,联想对AI与AI PC的潜力充满信心——
首先针对AI而言,“AI绝不是泡沫”,相反,这是未来普惠的大方向。杨元庆认为,AI发展已从“模型爆发期”进入“价值兑现期”,而混合式AI是能尽快实现环境智能的重要路径。
其次是针对AI PC,联想认为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且企业端和消费端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由此公司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判断:
联想已经进入到一个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确定性更强的新增长周期——这不仅是一家公司自己的成长周期,也是PC行业的发展周期,更是AI技术与硬件产业深度融合的周期。
AI浪潮下,AI PC持续渗透,新的“超级周期”已经开始了。而这一波新周期里率先拿到红利的,又是联想。